蔡崇信:功名和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全球商业领袖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

互联网时代成就了很多创业者,大洋彼岸有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在中国也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成为互联网大佬。今天我们谈到一位比较神秘的人物,他曾经阿里巴巴的二把手,他很少出现在阿里巴巴相关的公众场合,但是在很多做慈善的场合却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

人生历程

在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的父亲蔡中曾于1957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学生,并在1965年与父亲蔡六乘建立了台湾第一家合伙制私人律师事务所常在律师事务所。

蔡崇信是纽约州执业律师,持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9年出任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AB附属公司InvestorAsia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1994年至1995年,蔡先生曾任纽约并购公司Rosecliff,Inc.的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1990年至1993年,在纽约Sullivan &Cromwell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从事税务法律业务。

相遇西湖

蔡崇信的人生历程并未如马云般充满创奇色彩,但是是他令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顶尖的上市公司。蔡崇信与马云的相识历程众说纷坛,已经无法找到正确的版本。但是据说是蔡崇信相当看好马云的阿里巴巴的创业全景,并且与马云相约西湖,荡舟湖上,两人相谈甚欢,意见不谋而合,最终欣然加入阿里巴巴。

进入阿里巴巴团队后,蔡崇信对于阿里巴巴当时的团队印象相当深刻。虽然当时阿里巴巴只有十六个人,但是团队相当有凝聚力,有一种独特的气场。蔡崇信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此作为现场少数对于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蔡崇信开始着手准备公司注册审批工作。毕竟创业初期的粗放式管理,绝对不适合逐渐向正轨迈进的阿里巴巴。

只为阿里

普罗大众对于马云相当熟悉,但是对于蔡崇信却鲜有耳闻。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蔡崇信确实绝对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蔡崇信,才有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公司的成立,才令阿里正式作为一家公开透明的公司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加入,就任CFO。帮马云去注册公司、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主导收购中国雅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的谈判等等,这些都是蔡崇信领导阿里巴巴的决定性的事件。

蔡崇信对于阿里巴巴的投入不仅如此。很多人会好奇,蔡崇信为什么会个人出资收购了NBA球队布鲁克林篮网队49%的股份。除了其本人是篮球迷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NBA在中国的影响力能够帮助阿里巴巴走得更好。

到蔡崇信加入前,马云早期筹集的50万元已几乎耗尽,就连500元的最低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公司尚未诞生就已陷入绝境。

1999年8月,蔡崇信为绝境中的阿里带来了希望,他的一位台湾好友是高盛香港地区投资经理,正要对中国互联网行业进行一次尝试性投资,蔡崇信则说服这位好友投资阿里巴巴。该投资案于10月份敲定,高盛领衔一众机构向阿里投资500万美元,这其中就包括蔡崇信的老东家Investor AB。

这次融资对于阿里巴巴意义重大,它既使其获得了发展资金,也使其获得了投行巨头高盛的信用背书。这之后,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开始关注阿里巴巴,并约见了马云。孙正义非常欣赏马云,决定对阿里进行战略投资,2000年1月,他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换取40%的股份。

然而,蔡崇信却在这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觉得阿里已经不缺钱,引入新的投资还会稀释第一轮投资者的股份,引发高盛等股东的不满。不过鉴于马云坚持引入这笔投资,蔡崇信最后做了一个妥协方案——接受软银的投资,但限制其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和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蔡崇信与马云一起完成了与孙正义的谈判,报价环节,他对孙正义连说了两个“NO”,最终将合作条件敲定为2000万美元、30%的股份,但董事会由阿里合伙人主导。

这是一笔关键的投资,因为互联网泡沫不久就破灭了,纳斯达克指数断崖式暴跌,导致大量互联网企业倒下,阿里则在这笔融资的支持下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开发出盈利项目——“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依靠自我造血成长起来。

有了蔡崇信,阿里得以步入正轨开始运作,当然没有他的话,马云可能也会招募其它人来帮助阿里融资和运作,但是会不会成功呢?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蔡崇信的名字,终究会载入阿里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