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风云3(转)

【假的医学数据,造就了假的医学指南】

2014年初,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一篇文章,标题为“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s broken”,其中一句话很值得回味——EBM is a loaded gun at clinicians’ heads: “You better do as the evidence says”(循证医学恰似一把荷弹的枪顶在医生头上:你最好按照证据所示的去做)。

这句话不无道理,这就是现状。

制定疾病诊疗指南的主要依据是RCT。客观公正的证据有助于造就一部正确的指南,而错误的数据也可能导致错误的推荐建议,进而对临床实践产生错误的指导作用。

2003年,Lancet杂志发表了当时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OOPERATE试验结果,一时间引起众多关注。该研究显示,非糖尿病性慢性肾病患者联合应用ACEI与ARB可以显著降低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基于此研究结论,随后更新的多部指南均推荐联合应用这两类RAS抑制剂以发挥更为充分的肾脏保护作用。

然而,由于涉嫌学术不端,2009年Lancet杂志宣布撤稿,随后相关指南又纷纷修改推荐建议。

好尴尬的杂志,好尴尬的指南,好尴尬的医生,好无辜的病人!

无独有偶,类似的尴尬再一次发生。

2016年大名鼎鼎的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著名的EXCEL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低危左主干病变患者应用PCI治疗的疗效不劣于CABG。这一重要试验结果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撬动了指南的修改。然而不久前,BBC等媒体报道该研究涉嫌隐瞒对PCI不利的数据。此消息公布后,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立即发表声明,撤销该学会指南中关于左主干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推荐建议,因为EXCEL研究结论是其重要支撑。

再一次的尴尬……。

实际上,令人尴尬的或许不只是这些。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已经发表、然后又被发现破绽的这些研究,还有多少存在问题但未被发现的呢?更有多少因为研究结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或利益而迟迟未发表的呢?肯定有,只是多少而已。

​指南被我们视为圣典,而游戏规则又注定指南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当然,这些缺陷不应成为我们不遵循指南的理由,毕竟诚实的学者还是占绝大多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