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男,洗澡,和我妈一起”

近年来,日本的社会

“少子化”现象日趋严重。


尽管国家拨给了社会各项补贴鼓励女性生育。


但由于日本社会的工作重压和家庭结构,仍然还是有大部分家庭选择不要孩子。


▲图为2019年日本各年龄层人口预测


截止2019年12月,日本2019年全年国内新生儿人数,仅有86万人。


比2018年出生人数下降5.4万人,这也是日本首次新生儿人数,跌破90万人。


生育率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家里不多的孩子,会被当宝贝一样供起来。



也就产生了各种意义上的“妈宝。”


尤其在日本的特殊国民环境下,许多女生在生下孩子后,会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家庭主妇。


不能工作,朋友社交缺少,丈夫也因为要养家而没有什么时间陪伴自己。



全天候几乎都在带孩子,做家务中度过。


此时,孩子就成为了她们心里唯一的支柱。


在日本NKH一档名为的《所さん!大変ですよ》节目,做了一期日本亲子现象观察。



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和母亲的关系异常紧密。


许多孩子不仅在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中一定要和母亲一起出行,甚至连出国留学,都要母亲陪同才行。


不过现实生活中,母亲和孩子关系亲密,感情互助也实属正常现象。


但是,一旦亲密度超过界限,甚至出现了依赖和控制的倾向。


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亲子关系:co-dependence。


在日本,又称“亲子共依存症”。


霓虹国电视台AbemaTV,就专门为“亲子共依存症”做了一档调查。


而其中接受采访的对象,当然是彻彻底底的妈宝男啦!


这个叫なうた的33岁大叔。


光看家庭关系和他自己的学历背景,绝对想象不到他是一个妈宝男。


なうた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家庭主妇,除了他之外,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



怎么看,都应该是其乐融融的高知家庭对吧?


而なうた本人,则考取了日本有名的精英学校——东京大学。


有多精英呢?


这学校里,出了一大帮子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堆文坛圣手作家。



按理说,なうた从这里毕业,33岁,就算混不到高管,也该是个小领导呀。


但结果却大出所料。


33岁的なうた,至今只是一个拿着70000日元(约4540元)月工资的家庭教师。



而据2019年日本公布的各大高校毕业生年收入榜来看,なうた的月工资,只是其他同龄东大毕业生的月工资零头...


在日本这种物价奇高的地方,月工资4540元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



这位大叔,从毕业到现在,工资从来就没有够用过。


怎么办呢?


其他的,全部都由妈妈接济!



每两周,妈妈都会给なうた1万日元作为零用钱。


生活起居费用一概都由妈妈负责,就连买衣服,也是妈妈去挑选,なうた自己满意了,再由妈妈付钱。


.....可能在他眼里,妈妈是个自动ATM机吧......



更可怕的是,这位大叔33岁了,却还要和自己的妈妈一起洗澡。


甚至,还会因为谁和妈妈一起洗澡, 而和弟弟争风吃醋。


Emmmm......

而なうた并不是此次调查中最出格的妈宝男。


调查组还了解到了一对更奇葩的亲子共存症母子。


他们采访了一个在日本风俗店卖身的风俗娘,据风俗娘描述:



这个妈妈亲自带着儿子来风俗店消费,只是为了让儿子增长一点自信,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因此,儿子和这位风俗娘翻云覆雨的过程中。


妈妈不仅一起进入了包厢,甚至还全程陪同。


在一旁紧张地为孩子大声加油?!


完事后,这位妈妈激动地搂住了自己的儿子,并称赞他:你真是太努力了!


并真心实意地称这位风俗娘为“恩人”,支付了数万日元的红包,作为对风俗娘的谢礼。


感谢她帮助自己的儿子脱离处男队伍,长大成人...


但你的儿子,都30几岁了呀...


对于“亲子共依存症”,大部分人的反应,还是无法接受。



毕竟,33岁还和自己的母亲共浴,这刺激程度基本可以直接划分为不伦了。


况且,“妈宝”这一现象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不良发展的体现。


而日本“少子化”现象导致的妈宝激增,更是极度不利于下一代的个人发展。



想象一下,当你年近40,却依然没办法自力更生。


一切都要靠妈妈安排,只要离开了妈妈,自己的生活就会过得一塌糊涂。


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很窒息吧?

其实在调查中所接触到的几位妈宝男,他们也同样觉得很苦恼。


因为被妈妈全方面的呵护,已经让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而妈妈随着年纪变大日趋增长的控制欲,更让他们感觉到喘不过气来。



就像33岁的なうた,在调查中,已经感觉母亲对他的控制行为越来越过分。


可苦于自己这么多年都处在母亲的庇佑下面,已经无法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离开母亲对他的照顾。


而日本更多的妈妈,则是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对于孩子的过度呵护,已经达到了控制的程度,开始让孩子们感到不适了。


大部分日本主妇因为没有工作和空闲时间,孩子在她们眼里,就是一切。



一旦孩子遭遇一点点的挫折,她们都会神经紧绷,恨不得永远做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自己和孩子,都放在了一个社会孤立的位置上。


过度的保护,最终成为对孩子的人身、和心理控制。



最严重的,是妈妈甚至会想要一手规划孩子的人生。


一旦孩子有一点点偏离自己规划好的路线。


她们就会抓狂,发怒,然后执着的想尽办法,让孩子回归到她们所谓的“正道”。



最近被禁赛8年的孙杨,即是这样病态亲子关系下的产物。


他的人生自小学起,就只剩下了母亲和训练。


从训练场到赛场上,他的母亲总是如影随形。



对儿子她极尽溺爱,最终,她在法庭上,一次次的无视规则,换来了职业生涯的致命打击。


演员朱雨辰的母亲亦是如此。


她自诩为家里的菲佣,却对朱雨辰的生活问题感情问题指手画脚。


儿子的每一段恋情,如果她不满意,便想尽办法也要干扰,直到分手为止。


尽管朱雨辰为自己母亲这种极端的控制欲而痛苦不已。


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那是他的母亲啊。



不能反抗,也就只能妥协而已了。


常有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可一旦过深过远,就会过犹不及,让孩子失去独立前行的能力和勇气。



“亲子共依存症”的治愈良方,其实一直都在母亲手里。


付诸行动,松开始终紧紧桎梏住孩子的枷锁。



大部分母亲对孩子最好的爱。


其实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