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试讲稿

前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这里分享给大家《水调歌头》面试试讲稿一份,可以用作逐字稿直接使用。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整理思路,面试顺利过关。



《水调歌头》试讲稿正文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播放一段乐曲,同学们注意听。好,老师刚才播放的歌曲是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同学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位同学回答说,是“清净”的感觉,请坐。老师还听到有的同学说是“悲凉”。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老师先泛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好,老师已经把整首词都读完了。

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小声读一读课文,理解全词大意。

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读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这首词写于中秋。那么,有哪个意向是贯穿于全词之中的呢?——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了,是“月”。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本文是作者和月的对话。那么从这首词之中,展现了几种和月的交流方式呢?

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位同学说“把酒问青天”。你能不能概括地再简练一点?“问月亮”。能不能再简单一点呢?用两个字来回答,“问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还能不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呢?“望月”。第三句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作者可能有点生气,为什么在不能团圆的时候月圆呢?是不是责问月亮的感觉啊,我们可以简缩为“责月”,情感程度会更深一点。紧接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这个时候还在责问月亮吗?有的同学说作者妥协了,自古这件事情就是难两全的,所以作者发出了感慨。我们可以总结为“叹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全词当中从头到尾都在写月亮,哪一句话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呢?请同桌之间交流。

哪位同学能够分享你喜欢的句子。来,请你说一说。这位同学比较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之间可以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还有什么特点? “婵娟”就是月亮,希望月亮能够共享,也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对亲人给予的深切的期望,从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怀念和思念。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这种心境。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的都很不错,能够读出情感的起伏变化。其实,这首词历来都被认为是怀人佳作,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背景,来谈一谈,这首词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解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伟大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