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二)伟哉,井冈山



从南昌前往井冈山的路上,我的心情如潮水般涌动着,虽然车窗外南中国壮丽的山水,不时被车内的同事所惊呼,还是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我的心里一直在想,即将见到的这座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山,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山,又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持了两年零四个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朱德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快看,到了”,在大家的一片惊呼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面巨大的、以红色为基调的、写有井冈山三字的雕塑,它像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直指蓝天。随行的导游说:“这是井冈山进山的标志,从这里开始,就属于八百里井岗了”。大家闻此,纷纷下车留念。

车进入井冈,绿色也随即进入了视野,满眼的莽莽苍苍,满目的郁郁葱葱,叫不上名字的各种花草和树木,透着江南烟雨的灵气,飘动着生命的鲜活,爬满了这里的沟沟坎坎。我忽然想起了曾经学过的课文《井冈翠竹》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现在想来,井冈山的绿色里,竹子应该占了很大比例。


我们到达茨坪后,首先去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始建于1987年,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陵园依山势而建,坐落在一个山坳里,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由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在陵园一侧,我们购买了花圈,大家站好队,缓步迈上台阶,台阶分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建成。

纪念堂瞻仰大厅正面六个大字“死难烈士万岁”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下面的玻璃柜中存放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我们按照要求,把花圈轻轻地摆放在大厅,向死难烈士三鞠躬。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挂像。右侧陈列室展览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在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

陵园东侧山头,是井冈山人物雕塑园,园内塑造了19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等人。陵园的最上方,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山”的形状,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碑座是有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浮雕。


走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想到了那块无字碑,想到了那些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他们是生命也许定格在了20岁或30岁,他们当中也许还有不少富家子弟,他们为了一个信仰,牺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连一个姓名都没有留下。有人说,一座山可以穿连历史,一座山可以跨越未来,这座山就是井冈山,就是井冈山的北山革命烈士陵园。我想说,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替中,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那些无名烈士,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井冈山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