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兰高地:中东地区的"火药桶",全球发生战争最多地区

在中东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建立了22个阿拉伯国家,他们曾经都是阿拉伯帝国一份子,信奉伊斯兰教,共享近1400年的历史,如今却成为全球局势最为复杂、动荡不安、剑拔弩张的地方。

位于叙利亚西南与以色列接壤的地方,有一片南北长 71 公里、东西宽 5—40 公里,面积约 1800平方公里的斜长地域,这就是戈兰高地。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严重缺水,然而戈兰高地却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土壤肥沃,降水丰沛,素有"中东水塔"之称。其地表水向西汇集到约旦河上游,为加利利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保证了以色列北部农业和城市用水的供应。

戈兰高地有人居住以来,就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居高临下,可以俯瞰以色列北部平原,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有60公里路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成为中东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如今更是中东地区的"火药桶"。

1941年叙利亚独立后的拥有戈兰高地主权,然而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叙利亚却失去了大部分的控制权,并导致发生多次冲突,至今也是局势最为紧张地区。

1948年5月14日零点,犹太复国主义宣布成立以色列国,随机叙利亚、伊拉克、埃及、黎巴嫩和埃及5个阿拉伯联盟国家发动了巴勒斯坦战争,在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下,先发制人的阿拉伯联盟国家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此,叙利亚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结仇。随后在联合国的调解下签订了停火协议,并将戈兰高地划为非军事区,主权留待谈判解决。

然而这一切在1967年发生了转变,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空军基地发起了"闪电"袭击,掌握了制空权,并分别入侵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最终在6月10日夺取了戈兰高地。阿拉伯联盟国也在这次战争中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973年10月6日,经过长期准备阿拉伯联盟国家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渡过苏伊士运河,打破了巴列夫防线,突入西奈半岛,控制了运河东岸部分地区,收复了部分戈兰高地约600平方公里土地,取得初战的巨大胜利。10月10日,以色列集中优势兵力,在戈兰高地展开反扑,经过两天激战,再次占领戈兰高地。

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企图以法律形式吞并戈兰高地,遭到叙利亚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也纷纷予以谴责。

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第497号决议,宣布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吞并无效,但是,以色列仍然一意孤行,不断向戈兰高地移民,加强对该地区的开发建设。如今,戈兰高地上分布着3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生活着1.8万犹太人。

随后,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就这一地区展开了漫长的谈判,提出了"土地换和平"解决方案,召开了"中东和会",就水资源、难民、环境保护、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问题开展了谈判。不过由于叙利亚、以色列分歧严重,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期间两个国家之的冲突一直没有中断。

目前这一地区难以协调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水源"问题,中东不缺石油,但到处是沙漠,水可比油贵得多,戈兰高地水资源丰富,被称为"中东水塔",约旦河的支流雅尔穆克河流经戈兰高地,太巴列湖是戈兰高地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储水量约40亿立方米。以色列每年从太巴列湖抽水约6亿立方米,占以色列全国淡水用量的40%左右。故以色列人把太巴列湖视为"生命水源",因此,以色列强烈要求拥有整个太巴列湖。

中东艰难地掀开每次现代化的尝试,却改不了这片游牧土地的本性,一次次努力经济转型,又一次次在政经大转弯中失速,摆脱不了动乱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