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镇:燕保·阜盛—疾风知劲草 “疫”情聚人心!




严(燕)防死守控源头,

保(保)障落实不用愁,

服(阜)务到位暖心间,

胜(盛)疫在即共患难。


这四句藏头诗正是燕保·阜盛家园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宗旨,也是他们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长阳镇吹响集结号,迅速部署工作,在燕保·阜盛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包社区干部带头,区派、镇派单位增援,青年志愿者及热心群众支援

下,燕保·阜盛社区集结各路战士,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防死守控源头


燕保·阜盛家园社区共计2900户,19栋公租房,其中有两栋为单位趸租住房。具有外地返京户居多,人口众多,人员情况复杂等特点。如何排查居民信息?返京人员如何管理?成为难点工作。


包社区组长丁怡面对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立即召开会议与大家研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详细部署工作,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户”



疫情防控初期,工作人员迅速开展电话排查,并对部分住户开展入户核实。镇派增援单位流管办、城市办、综治办的同志们主动请缨加入到入户排查行动中,大家坚信:“只有‘沉下去’,才能排查出更准确的数据”



另外,岗口检查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丁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署。每个岗口配备物业保安人员、防控工作组人员及青年志愿者,保障24小时轮流值守


寒冬腊月的天气里,白天即便大家裹着厚厚的军大衣,仍有寒风刺骨的感觉;夜间的温度更是冷彻心扉,手脚冻得麻木。


为此,区派园林局的四位男同志马汉、徐敢超、王恒武和孙鹏主动请缨承担起夜间执勤的艰巨任务。每天坚守岗位,从不懈怠,工作群里常常是深夜还能看见他们上报数据,反馈门岗实时状况的身影。



保障落实不用愁


临时党支部书记刘畅是位“85后”,他是一名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特殊时期临危受任的他用实际行动扛起肩上重任



有一次社区里一户外地返京居家观察人员,半夜给他打电话说胃疼不适,家里没药。刘畅询问完情况后第一时间告知社区医生,经社区医生指导需要吃药观察。考虑到居观人员不能出户,又是独居人员,他马上去药店买了药,连夜给居民送到了家门口


在抗“疫”一线的队伍中,燕保·阜盛社区还涌现出一组最佳搭档,他们被社区居民亲切的称为“卫民”三剑客,他们就是房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下沉干部魏伟、孙全民和孙健全



在工作中他们从不以干部身份自居,也从不以执勤为单纯任务,而是把疫情防控当成自己肩上的责任,把居民所需,解决居民困难当成自己的义务


社区居民有大件物品不能开车送进小区,他们就用便民推车帮居民推上楼;冰天雪地里他们担心居民滑倒,用铁锹为居民铲出一条温馨之路;十级风沙天他们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把他们安稳送到家门口。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无私奉献,是同事心中敬重的老大哥,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服务到位暖心间


筹备组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女同志,但是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个个都是“女汉子”,干起活来从不含糊。


为了减少居民进出社区登记扎堆,也便于工作人员精准识别信息,社区决定为居民办理出入证。


在出入证的设计上,社区可是花费了一点“心思”。出入证上面印有居民群二维码,居民可以扫码入群,群内每天都会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知识等


另外,还增印姓名、身份证号码、门牌号三项内容,确保证件号和本人一致,做到“双证(出入证+身份证)在手,精准识别”



根据居民反映上班早出晚归办不上证,她们还为这类居民开通了“线上办卡”服务,通过微信发送本人信息及身份证照片,核实信息,办好证后统一放于岗亭,待居民下班持本人身份证,验证完出行轨迹后方可取走。


针对社区里一百多户外地返京人员,她们实行“承包制”VIP专人对接,充当起“疫情期间爱心速递员”,让居观人员安心的“宅”在家中,为大家提供生活保障服务。



胜疫在即共患难


疫情防控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年轻有朝气,积极有担当,他们就是社区里的热心居民和志愿者们。



每天晚上6点-10点各个门岗都会出现几个特殊身影,他们

穿着红色马甲,带着志愿者袖标,给进出居民熟练的测量体温,细致的检查出入证,他们就是社区里的青年志愿者们。


此时,正值进出人流高峰期,他们风雨无阻协助工作人员,极大的缓解了人流扎堆,人员拥挤的情况。


党支部工作人员怕他们站久身体吃不消,让休息一会儿,但他们总是笑着说:“我们还年轻,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让我们见证了“惟其艰难方显勇敢,惟其笃行方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