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返深复工,我用了7次绿码”

3月20日早晨七点多,刘想兵就早早来到公司车间,拿起时隔两个多月未碰的维修工具,忙活了起来。此时距离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还有近一个半小时。“太兴奋了,终于可以回来工作,比我当年刚找到工作还高兴。”刘想兵笑着说道。

刘想兵是深圳坤弘印务有限公司生产办的一名维修工,3月18日凌晨,他自驾从老家湖北仙桃市张沟镇前进村返回深圳。“能顺利返深复工,绿码可帮了我大忙,整个过程我总共出示了7次绿码。”

绿码,一个绿色的二维码,中间写有蓝色字体的鄂字,是区别于红码、黄码的健康码。此外,绿码上方还有个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刘想兵告诉记者,自申请了健康码后,他坚持打卡了一个多月。得知可以返深复工,他立刻向公司申请了复工证明,到顺利复工,中间他出示了7次绿码。

“申请复工证明时,需要向公司人事部门出示绿码;拿着复工证明在老家村里办离鄂申请书时,需要出示绿码和身份证,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核对;之后到镇上防疫所盖章,也要出示一次。在返深路上高速路口交警也要检查绿码。”刘想兵细细数着绿码的“大用途”,他告诉记者,来到深圳之后,进入工业园所在的宝安区西乡簕竹角村,也有工作人员要求检查绿码;此外,到了公司后,人事部门也要看一次;解除隔离时当地派出所的交警也要查看。

3月19日,深圳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湖北入深返岗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的通知》,规定持有湖北健康绿码,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和渠道返深的深圳滞鄂人员,不再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

“如果没有绿码,就算我到了深圳,也要再隔离14天。”刘想兵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刚回到深圳,他隔离了两天。19日晚上才解除了隔离。当天晚上,派出所工作人员到公司通知他解除隔离,他出示了绿码,签了字,并按了手印。

根据大数据分析,当前深圳滞留在湖北的市民约为40万。从3月11日到18日每天从湖北返深的人数呈加速上升的趋势,从原来每天平均3000人增长到15000人。为了积极推动深圳滞鄂人员的安全有序返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又保护在深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防疫指挥部办公室第一时间对湖北入深返岗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研判。

“除武汉市以外的三类持有湖北健康绿码的人员回深圳以后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隔离。第一类是广东省、深圳市及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公安等部门组织包机、专列、专车前往湖北省接回来的、招聘回来的务工人员。第二类是湖北省除武汉市外其他地区,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方式集中精准输送到深圳的务工人员。第三类是经过深圳市各类用人单位确认,有必要返回岗位工作,且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方式回深的滞留在湖北的人员。” 深圳市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综合组负责人、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郑雪峰介绍,对于前两类人员,他们在出发前就会接受湖北健康绿码查验和体温的检测,确保健康以后才可以乘坐包机、专列、专车回深圳。对于第三类,他们回到深圳以后进入社区前也要接受湖北健康绿码的查验和体温检测,确保没有异常情况以后才能够回家。

“目前离鄂的通道还没有正式开放,进入武汉的交通通道也没有打开,湖北除武汉市外的其他地区的人员采取自驾的方式都不可能经过武汉市,也是直接点对点开车到深圳,符合习‘点对点、一站式’的要求。因此,持绿码自驾返深的湖北人员不需要再进行14天的隔离。”郑雪峰还表示,上述三类人员回到深圳后虽不需要接受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但仍然要做好个人、社区、用人单位三方的健康管理,如个人要自觉在“i深圳”个人信息平台如实申报、自主开展体温监测和其他健康管理的义务;用人单位在员工返岗后第一时间应该向他们发放个人的健康管理告知书,落实用人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对人员要实施健康管理“每日一查”措施;社区也要建立健全人员健康监测和对这些人员的服务保障机制。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对没有健康绿码的湖北入深人员,以及所有武汉市的来深人员,深圳还是继续沿用原来的措施,严格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对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人员要加强医学观察或医疗救治。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刘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