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京、津小升初都将迎来巨变!


1


天津将“公民同招+民办摇号”


按照惯例,每年3-5月份,是全国各地小学生陆续报名+信息采集的时刻。


然而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几乎所有省市都推迟了开学时间。不过,这并不影响相关部门对新一年入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3月19日,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天津小升初入学招生问题做出了回应:


按照《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要求,我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采取随机派位方式确定学生入学。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始终坚持免试就近原则,努力构建一视同仁、平等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发展机制,确保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公民同招+民办摇号,这对天津小升初,甚至是整个天津教育格局来说,影响都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熟悉天津教育的朋友都知道:民办校,在天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针对民办校的特长班、补习班层出不穷。而且,它们普遍受到了家长的狂热追捧。


于是,义务教育阶段就出现了一个让人担忧的“公退民进”现象,即最好的小学与初中里,民办私立学校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小升初时,一般都优先报名私立的初中,私立落选后才会考虑公办。


就拿初中来说,和平的益中、耀华嘉诚,年年爆满,年年招生分数线都在290以上;双菱和兴南虽然分数线没有那么高,但基本也在280左右。


这四所私立初中,基本代表了天津初中的最高水平。每年,有不计其数的优秀生源,源源不断地涌向那里。


好生源意味着好成绩、好成绩吸引更多好生源。每年招生季,私立学校都会赶在公办校之前,掐尖择优录取一批学生...如此循环下去,不仅民办私立校会形成马太效应,就连公办学校,也会受到更大的挑战,单单凭教学质量,很难与之相抗衡。


所以,要想提升公办校的竞争力,必须要从源头上整治这种招生乱象。


2


公民同招是大趋势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公民同招就已经初显端倪。


2019年3月2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规定:


1、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全覆盖,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稳妥实施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


2、公办和民办普通初高中均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时间、招生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严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


政策出台之后,帝都率先响应:


2019年3月底,不仅清华附中坑班“龙校”被查,就连曾经大名鼎鼎的中小学数学“四大杯赛”——“迎春杯”、“希望杯”、“华罗庚金杯”、“走美杯”,三个都已经停办。


今年,公民同招将继续扩大范围。


2020年3月,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地同时发布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新政,将在幼升小、小升初阶段全面落地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曾经风靡一时的民办择校热,在江浙沪一同转凉。


截止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陆续发布了“公民同招”政策。


公民同招,将是以后小升初招生的大趋势;风靡一时的“民办择校热”,也会在这势不可挡的趋势下逐渐衰退。


3


疯狂的海淀择校


众所周知,海淀最著名的就是“点招择校”,也正是因为这个,才让海淀具备了赶超西城的实力。


海淀的择校风气之盛在全国如果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其实,海淀择校蔚然成风也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我们知道,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全市的好学校几乎都集中在了东西海三个区。


然而,海淀毕竟和东西城不一样。海淀全区基本没有哪个片区的中学全是名校,要么是好学校和普通校共存,要么都是普通校甚至全是差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电脑派位的话,被派到好学校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然而,没有哪一位家长,会把自己孩子的命运寄托在电脑的随机性上。他们当然会选择让孩子考民办校,海淀择校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之后更是愈演愈烈。


海淀的小升初途径,虽然名义上有大派位、点招、登记入学,但走“点招”的,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只有30%甚至更少的学生,才会走大派位这条路。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淀无学区”


“择校”一般集中在每年11月-次年5月份,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很多名校一般都完成了“提前招生”,有些学校,甚至在2月底就已经不再接收简历了。另外有一些学校更是夸张,除了“提前招生”外,还“跨区招生”。


然而,这一切,都将随着教育部的红头文件而逐步褪去。


4


有何影响


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有利于提升公办学校的竞争力。


民办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生成绩,打造好口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生源。生源质量上去了,成绩自然会更好。


如此循环下去,公办校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显然是教育部门不愿看到的结果。


如今,对民办校招生进行限制,相当于变相扶持了公办的发展。


民办校也要摇号,这就意味着:即使选择民办,即使花更多的钱,最后也不一定能上好学校。这种情况下,还不如走公立的派位。如此一来,优秀生源会逐步向公立回流。


有人说,这对民办校来说,无疑于是灭顶之灾。其实也未必!


民办校之所以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人家管理严格,老师极其负责。严格的管理之下,自然能出好成绩。


比如这次疫情期间,在北京全市几乎所有公办校都不再教授新课的大环境下,民办初中普遍抓的很紧:师达中学,每天7:40--21:00都在上课,所有作息几乎跟以前住校一样。


只要“好成绩”还在,民办校就永远不会消亡。


之前,在公办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民办校是重要的补充;如今,公办校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民办校的作用就是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选择。


最后来谈谈对学区房价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具体细则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对学区房市场会有一定的利好,主要是从政策层面促使家长选择学区房来保底,尤其是初中学区房。


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优质民办依旧很火,不会被影响;非优质民办,招生可能会大幅受到影响,面临压力;优质公办会越来越好;一般公办会受到更多关注。


所以,疫情过后,天津、北京优质学区房的成交量预计会有所攀升,最终反映到价格上,造成“量价齐升”。


但是,海淀要另当别论,因为海淀有“多校划片”的风险。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会让更多的需求流向东西城。


打算入手海淀学区房的家长们,笔者建议你们,不妨再观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