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為何世人對郭嘉評價如此之高?

姽嫿布木布泰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郭嘉大諸葛亮11歲,38歲的郭嘉身為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而名滿天下,而此時的諸葛亮卻名不見經傳,僅圈內幾名好友知悉,如徐庶。不僅身在荊州本土的劉表,沒有把諸葛亮當做人才,連公元201年投奔荊州的劉備直到公元207年才請諸葛亮出山,很顯然這6年劉備也沒把諸葛亮當人才或壓根就不知道。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一出,周郎遂卒。鳳雛不落,臥龍繼伏。冢虎一出,臥龍遇阻。

這四句,其實算是八句了,它們基本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是他一生的脈絡,也算是他一生的經歷總結。也是《三國演義》的大致線索,因為此書男一號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的一生就是此書的脈絡。

郭嘉獻策能說服曹操採納。這個很重要,謀士獻策再好,領導不採納,等於無用。但郭嘉很懂曹操,兩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曹操的利益著想,每次都能說服曹操採納,這是曹操手下其它謀士所不及的。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有一句很有名的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比。意思是:若郭奉孝還在,我怎能到這個地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青年曆史


因為這個所謂的“世人”多是一幫智障,從古至今從來沒有這種說法,都是被網絡傻子吹起來的。曹魏五大謀士,荀攸,荀彧,賈詡為前三甲,程昱郭嘉互搶第四。歷史沒有如果,可偏偏有一些人喜歡人造如果,說什麼官渡沒有郭嘉曹操就輸了,可官渡之戰同樣是賈詡荀攸荀彧三人的表演,至於郭嘉?光是在曹魏謀士裡在表現上就排不上前五。

為什麼這些智障都認為郭嘉最強?還不是因為他們看了點網絡神話,就自以為是的指點江山。什麼打袁術,滅呂布,敗劉備,戰官渡等,歷史上明明幾乎全是荀攸荀彧賈詡三大謀士的功勞,可架不住智障們直接把功勞加給郭嘉……

至於什麼遺計定遼東?看過歷史的都知道,要不是張遼給力斬殺蠻王塌頓艱難獲勝,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曹魏王朝了,整個曹操勢力都差點在那裡覆滅!後來曹操回來,重賞了那些之前勸自己不要這麼倉促徵遼東的大臣們。

雖然在下不喜歡諸葛亮,可加入劉備勢力就改變劉備勢力運道的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郭嘉能比的。


尋雲幽星



不知道孟


郭嘉在軍事上有獨領一軍出征過麼,當過主帥麼,管過後勤?練過兵?在戰略上有什麼貢獻麼,有過發明?治理過國家?政治外交很在行?寫過兵書,留過陣法?職務最高到哪一級別,所以說郭嘉只是和馬謖一個級別的,只是負責出主意的參謀,一個軍事參謀和國家總理有什麼可比的,只是曹操兵敗赤壁後給自己找的藉口,赤壁時曹操身邊沒有智謀之士麼,當時就很多人提醒他了,只是他沒聽罷了。


有個賣衣服的人


現在有人把郭嘉和諸葛亮比較,認為郭嘉才能更顯現些。就巜三國演義》而言,郭嘉和諸葛亮無法相比的,至少作者羅貫中這樣認為。全書共數百名人物,花費筆墨最多的是諸葛亮。而且濃墨重彩,把他塑造成智慧的化身。


居安思危25566529461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5196613919781194445, "vname": "\\u90ed\\u5609\\u4e0d\\u6b7b\\u4fbf\\u65e0\\u4e09\\u56fd\\uff0c\\u90ed\\u5609\\u5230\\u5e95\\u6709\\u591a\\u5389\\u5bb3\\uff1f\

rosedameiniu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3631530932159302181, "vname": "\\u201c\\u90ed\\u5609\\u4e0d\\u6b7b\\uff0c\\u5367\\u9f99\\u4e0d\\u51fa\\u201d\\u8bf8\\u845b\\u4eae\\u771f\\u7684\\u5bb3\\u6015\\u90ed\\u5609\\u5417\\uff1f\\u4e3a\\u4ec0\\u4e48\\u4f1a\\u6709\\u8fd9\\u79cd\\u8bf4\\u6cd5\\uff1f.mp4\

武新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郭嘉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謀士,是曹魏集團裡一個無人可以替代的重要角色。他智深謀遠、謙虛謹慎,識人心、懂戰略的人。而尤其是能在曹操手下出謀劃策,並深得其信任,又能做到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出的主意,可以說是萬無一失,條條到位。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謀略家所應有的高深的智謀、驚人的果敢和膽略。

那他的重要功勳用哪些呢:

一、用智擒住呂布。呂布被曹操打敗後,撤退至下邳。曹軍久攻不克,曹操見將士疲於戰事,欲要撤兵回許。郭嘉與荀攸見狀便指出:呂布有勇無謀,況且今日三戰皆敗,士氣正是低落之時。呂布見此情形也必定失去戰意。我軍如果此時把握機會發動猛攻,呂布便不足慮。於是曹操依計行事,提升攻擊力,同時派人引泗水、沂水灌淹下邳。不就呂布受降。

二、獻策打擊劉備。劉備與袁紹結成同盟後,又聯絡一些許都的漢朝老臣,密謀除去曹操。後來,事情洩露,曹操欲起兵攻打劉備,但鑑於劉袁已成同盟,袁紹趁機偷襲,眾將皆反對此次出兵。唯郭嘉支持。曹操迅速出兵東征劉備,一戰擊敗,俘其妻子及大將關羽,奪回下邳。結果全如郭嘉所料,在袁紹還未作反應之前,劉備已被擊破,避免了在官渡之戰中兩面作戰的局面。

三、獻妙策徵烏桓。曹操聽郭嘉遠策揮師北上,當大軍走到易縣時,郭嘉獻策兵貴神速。曹操依計而行,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在白狼山殲滅烏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殘餘勢力。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

可惜我們沒有看到諸葛亮和國家的正面對決,如果郭嘉的壽命再長些,那三國的歷史也會更精彩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非堂空間


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謀士,在他的引薦下,荀彧,荀攸來投奔曹操。郭嘉與荀彧一起為曹操制定了迎取漢獻帝,統一北方,最後統一全國的戰略。

曹操北征烏桓以後,郭嘉病死,給曹操留下一封遺書,勸曹操不要東征遼東。因為袁紹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已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度。如果東征,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如果不東征,公孫度就會殺了二人。後來果然不出所料,公孫度把二元的首級獻給曹操,由此可以看出郭嘉的深謀遠慮。

如果國家能活到赤壁之戰以後,那這場大戰可能就打不起來。按照郭嘉的慣性思維,當孫權,劉備已經聯合準備共同抗拒曹操時,曹操的阻力是最大的,郭嘉會勸告曹操暫時按兵不動,等到孫劉聯盟破裂雙方打起來的時候,才是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果真如此,就不會有三足鼎立的局面,諸葛亮也就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了。



谷老師


郭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鬼才,曹操消滅呂布,北征討烏桓,消滅遼東公孫淵和袁氏都是郭嘉的計策,郭嘉幫助曹操統一北方,被曹操選定為日後的託孤之人,可惜郭嘉38歲英年早逝,曹操深感痛心。但是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話,這純屬巧合,郭嘉死的同年即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恰好那一年發生赤壁之戰給曹操一計悶頭棍,後人抓住噱頭,說曹操後悔說如果郭嘉活著絕不會導致這次慘敗(倘奉孝尚在,覺不會至此)!這純屬湊巧,後人就借題發揮,說郭嘉不死,諸葛亮就不敢出山,這是後人的噱頭而已,郭嘉即便不死,諸葛亮也會出山幫助劉備的,只不過如果郭嘉活著,諸葛亮可能會碰上這個強有力的對手罷了,絕對不是怕他而不出山的,所以說郭嘉的死只是改寫了歷史走向,但這一切和諸葛亮出山沒有關係,小說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物的特性而已,破案可以假設可以如果,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是可以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