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教育“集团化办学 ”在云南成效凸显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敲定。

  以在校期间作息为标准,严格执行一日计划表,微信打卡、直播授课、线上考试……这是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学生一个月以来每天严格执行的“标准动作”,也是长水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水教育集团”)自2014年与河北衡水中学合作创办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以来,对集团化办学教育教学能力“统一体系”的又一次检验。

  近年来,长水教育集团与各地政府合作办学,先后创办了昆明滇池、呈贡、宜良、西山和曲靖、玉溪、玉溪新平等校区,以及1所外国语中学,各校区互助共生、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的“长水路径”。

  总路径:坚持“十个统一”,兼顾质量与规模

  提到“集团化”这一概念,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企业——以母公司为基础,连接多个公司组成共同体,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集团化办学与企业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作为教育部及全国各地力推的教改重要方向之一,中共云南省委〔2019〕19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支持省内外优质名校组建基础教育集团,大力支持基础教育集团和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到各地区举办普通高中,规范办学,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促进全省高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集团化办学,成为了地方政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路径,目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

  作为云南省起步较早的集团化办学机构,长水教育集团下属的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14年,滇池、呈贡两个校区相继成立;2016年至2017年,宜良、西山、曲靖、玉溪校区先后成立;2019年,新平校区拉开办学序幕。

  校区的增加,反映出云南各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体现了“原产于”河北的“衡水模式”在云南的成功落地。然而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在校区增加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河北衡水中学的办学精神、教育教学理念融入云南实际,如何保证省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云南不被稀释?

  事实上,纵观全国各地的集团化办学,规模与质量能否兼得,是关注和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就是说,在校点“遍地开花”的同时,如何保障名校优质资源的“含金量”不下降,才是衡量和评价集团化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长水教育集团把教育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不间断地审视集团化办学的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数量相统一。依托国内教育先进省区市名校办学经验,长水教育集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十个统一”+“资源共享”。

  到过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的人,都会对学生的跑操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最具特色的是,整支队伍紧凑而严密,前后排的距离非常小,前排学生脚刚抬起,后排学生脚就落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密切的配合,才能保证不踩到队伍里的同学。

  作为校园名片,这样的跑操在任何一个校区,都呈现出“复制粘贴”般的统一性。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各校区还有很多,“3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每年组织大批青年教师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每课一研、八十华里远足、十八岁成人礼、百日誓师……

  这些例子的背后,是集团化办学“长水路径”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十个统一”。具体而言,包括目标、理念、使命、精神的统一,德育工作统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质量评价统一,管理团队培养培训统一,学校事务责权整合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常规管理统一,发展规划统一。

  “十个统一”犹如一条条准绳,严格限定了“成团”的标准,同时也规划好了各校区的主要发展路径。此外,考虑到各校区成立时间有先后、办学成熟度有高低的不同性,长水教育集团还积极推进各校区间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培训、教科研成果逐步实现融通共享,并不断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在集团内实现教师互派、教研互动、课程共建共享等。

  以长水教育集团玉溪市的两个校区为例,坐落于红塔区的玉溪衡水实验中学成立于2017年4月,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办学成熟度相对较高。2019年8月新平衡水实验中学开办以来,长水教育集团统筹资源,从玉溪校区抽调了多名骨干老师,到新平校区担任学科带头人。此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两校区还通过视频教研、学案教案共享等,实现“传帮带”,促进新平校区教学水平提升。

  此外,该集团加速推进“长水教育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云南衡水实验中学滇池校区率先建成了“5G+AI智慧教育”实验室,将全面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以及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分路径:特点鲜明,避免“千校一面”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统一理念、方法、目标,以及共享管理、师资、设备等,有助于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含金量”,然而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模式下,如何兼顾各地实际和特点鲜明,避免“千校一面”呢?

  集团化办学的“长水路径”明确,在“十个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然后再由各校区发挥自身特长,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

  特点鲜明,首先体现在校园景观上,以玉溪衡水实验中学和长水外国语中学为例。玉溪校区一进校门,迎面便是一棵迎客松,拾级而上,泮池、杏坛、文化长廊、图书馆……整体风格淡雅、大气。学校执行校长钱金滔介绍,玉溪校区注重景观打造,一步一景,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植入”其中,而因为地处聂耳故里,学校也设计了不少与之相关的元素,例如教学楼一侧的花坛,就将植物种植和修剪成了钢琴键的形状。

  长水外国语中学则是完全不同的校园景观,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双语标识、挂满“世界时钟”的墙壁,都体现着浓浓的国际化办学氛围。除景观独具特色外,常务副校长李会巧介绍,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面,长水外国语中学也与集团旗下的其他学校不同,除常规班级外,还开设了国际部、艺体部,专门针对有出国留学需求或计划参加艺考的学生。

  事实上,尽管同属长水教育集团,不同的校区,其特点和侧重也各不相同。集团给各校区颁发的示范校牌子,便体现了这一点,滇池校区——创建“331高效课堂”创新示范校、西山校区——创建“六年一体化”培养创新示范校、玉溪校区——创建立德树人示范校、长水外国语中学——创建国际教育本土化示范校……

  在办学过程中,长水教育集团注重与云南省教育需求相结合,主动承担教育扶贫任务。2016年,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西山校区开办了香格里拉“藏族高中班”,创新实施“五个统一”教学方法并取得优异成绩。此外,集团还通过建立“长水教育基金”“烛光行动”、助学金等方式,深入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落实教育扶贫。截至2019年11月,集团投入342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57人。

  未来规划:四大学区,擘画集团化办学“全国版图”

  长水教育集团办公大楼的企业文化墙上,写有三行大字——集团化办学、校区化管理、学区化协同。“集团化办学”和“校区化管理”,已清晰地体现在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各校区的办学实践中,那么,“学区化协同”指的是什么呢?

  按照规划,长水教育集团将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目标,让各校区办学水平达到所在行政区域前列,争创区域示范学校,带动区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长水教育集团还积极向省外拓展,截至2019年9月底,集团办学覆盖至云南、贵州、内蒙古、北京、陕西等省区市,旗下拥有近20所实体学校。

  为更好地推进集团化办学,长水教育集团建立了学区化协同机制,具体而言,按照全国高考命题一卷、二卷、三卷、自主命题的范围,划分出“四大学区”,在集团化办学、校区化管理的基础上,学区内部加强沟通和交流,做到协同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以四大学区为框架,长水教育集团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全国版图”。

  长水教育集团总校长张韶维介绍,下一步集团将以“打造全国一流教育集团”为目标,重点谋划部署人才建设、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未来学校、教育后勤服务等五项任务作为支撑保障。

  未来,发轫于云南的集团化办学“长水路径”,将会走得更远、更广。(念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