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绿色蝶变,怎能不来武威?

绿色蝶变看武威

——我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综述


厚植底色,逐绿前行。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履行生态报国之责,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持续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全面整改生态环境问题,坚决守护林草资源,积极发展脱贫产业,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担当”。

植绿

乘车驶入天祝地界,公路两边,森林连绵不绝,葱茏挺拔。曦光照射下,晨雾浸润中,森林下方,绿草茸茸,一直延伸到天边……

这里,花草繁茂,清泉潺潺,山尖有亭,翘角飞檐,扮美了藏乡大红沟,目之所及皆是新绿。如若去天堂镇,则葱郁的森林和清透的小溪澄澈着你的双眼和呼吸、白香的氤氲和颂佛声的温润净化着你的头脑和灵魂。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2019年,我市争取到位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项目96个,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6.56万亩、封育38万亩,分别是省上计划的1.8倍、2.3倍。

以中部绿洲绿化为重点,大力扩绿,扎实推进城市(县城)绿化、镇区绿化、村庄绿化、产业园区绿化、景区景点绿化、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充分利用拆违拆临、“五未”土地清理等腾退土地,新建城市(县城)绿地142.2万平方米以上,建成森林公园7个、乡村森林小游园124个。天祝县天堂镇、古浪县黑松驿镇成功申报“省级森林小镇”,全市11个村被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护绿


不破不立。祁连山的蝶变,折射出我市对生态优先的不懈追求。

解开“破”与“立”的方程式,我市高标准开展整治整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

一场雨雪过后,草木在地下慢慢复苏,一望无际的草场泛着点点新绿,天祝县抓喜秀龙草原上的牧民藏多吉心里踏实又高兴:“今年的草场肯定比去年还要茂盛。”草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草场长得茂盛意味着能有好的收成。近年来,得益于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的落地实施,牧民们也找到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系统治理的背后,是辩证看待“舍”与“得”的观念嬗变,是对绿色发展的执着笃信。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严格管护和修复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草原围栏10万亩、人工饲草地1.6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万亩,毒害草退化草地治理0.5万亩。加强草原保护,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执行草原奖补政策,全面开展草原生态监测,2019年全市草原植被盖度达42.92%。同时,先后部署开展“绿卫2019”“查隐患、管火源、破火案”“打击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


增绿


旱麻岗,是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北面的一片沙地。3月12日植树节这天,68岁的八步沙林场负责人郭万刚,一大早就拉着一车稻草赶过来。

“压上一锨沙,铁锨在中间一插,草就立起来了。在草方格里,再挖个坑放上树苗,三年或五年,树苗就能长起来……”郭万刚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眼下,春季义务压沙造林活动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沙漠义务植树,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故土增绿添绿,打造环绕武威的“绿色长廊”。曾经黄沙漫漫的八步沙,如今在夏日里是草的世界、花的海洋。这里的一草一木倔强地挺立着,一如治沙人的坚毅。

这是我市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全力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以北部防沙治沙为关键,强力建绿,营造防风固沙林20.8万亩,封沙育林草0.5万亩。以南部水源涵养林建设为补充,积极补绿,营造水源涵养林10.1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绿色长廊”还在延伸。目前,我市“互联网+义务植树”已全面推开,全市完成义务植树1082万株,争取“蚂蚁森林”、社会志愿者捐资等资金4777.5万元、造林13.66万亩,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获授我省唯一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

树绿景美,百姓更要富起来。我市高效益发展绿色惠民产业,贫困片区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0.5万亩。

祁连山麓层峦叠翠,石羊河畔碧波荡漾。逐绿前行,武威的脚步从未停歇,决心也从未如此坚定,“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未来指日可待。(本报全媒体记者张尚梅 甘曜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