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收藏第二大國:無一件搶奪物 件件精美完好

當今全世界以收藏元/明初青花著稱的博物館,土耳其的託普卡比博物館排名第一,伊朗阿德比爾神廟藏品位居第二,中國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只排第三。土耳其的中國瓷器為人熟悉,反而是伊朗的中國瓷深藏不露。

伊朗阿爾達比勒神廟建築群

現存其他國家的中國文物,

多是經戰爭、搶掠

或走私等途徑獲得的。

而伊朗博物館館藏的中國青花瓷器,

則是中國與其在絲綢之路上

千百年來和平友好通商的成果。

典雅精緻的中國青花瓷器不僅風靡伊朗宮廷,豪門貴族們亦爭相蒐購,視為珍寶。


阿爾達比勒博物館是收藏中國瓷器最多的博物館

阿爾達比勒位於伊朗西北1500公尺的高原上,靠近裡海與阿塞拜疆邊界,自古是大不里士至裡海、阿斯特拉罕至伊朗中部這兩條貿易路線的交匯點。蒙古人1220年將之夷為平地,建立蒙古帝國附屬伊爾汗國,瓷器是中國皇帝的贈禮。

阿爾達比勒神廟建築群

阿爾達比勒神廟內有一幢著名的“瓷屋”,是專為瓷器設計、匹配的壁龕裝置。內部是方形穹頂的大堂,有四個大龕。下面是瓷磚鋪設的地面,牆上有透雕木作形成壁龕,作為放置珍貴瓷器之用,形狀與瓷器完全一樣,彷彿收藏家的展示櫃或博物館。這批瓷器逃過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得以流傳至今,煥發光彩,誠為大幸。

伊朗國家博物館伊斯蘭館內中國瓷器展室中大部分藏品來自阿德比爾清真寺

阿爾達比勒博物館是迄今為止伊朗收藏中國瓷器最多的博物館。其中百餘件瓷器多為明清兩代青花瓷,器形中等偏大。另外,還收藏有28件元青花瓷器,是世界上保存完好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國。

阿爾達比勒清真寺瓷屋全景

伊朗國家博物館的這批原藏阿爾達比勒清真寺的中國寶藏,幾乎全部來自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這批藏品不光涵蓋了中國元、明、清三代近六百年的陶瓷史,還反映出當時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遷。

元 青花八寶鳳紋菱口沿大盤(局部)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廠在製造青花瓷器以前,一直生產白瓷。當時這裡的白瓷因為表面明亮、清澈、平滑,加上胎質細密、堅硬耐用,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生產同類產品。

但這種純白色瓷器並不符合伊斯蘭世界的品味,因為伊斯蘭教認為留白和空隙會使魔鬼在其間穿行,所以我們看到的伊斯蘭藝術多是充滿細密裝飾與紋飾的。

中國與伊朗各據亞洲一端,似乎難有直接聯繫,但因絲綢之路通商緣故,兩國可經海陸和陸路互相往來。兩國文化關係尤其密切,兩國之間的藝術品交流也在青花瓷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撇口碗 高9釐米 直徑19.5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六世紀晚期 青花撇口碗 高9.5釐米 直徑22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早期或“過渡期” 青花敦式碗 高12釐米 直徑29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纏枝葡萄紋平口折沿大盤 直徑37.5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晚期 青花平底折沿盆 高8釐米 直徑30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山石植物花卉紋平口沿大盤 直徑63.5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中期 安南青花折沿盤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五世紀晚期 青花獅子滾繡球纏綢帶平口沿盤 直徑18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十六世紀晚期 青花歲寒三友鹿紋菱口碗高6釐米 直徑21釐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青花藍地白花雲肩鳳紋菱花口大盤

青花蕉葉瓜果紋圓口大盤

青花蓮塘鴛鴦紋圓口大盤

青花藍地白花雙鳳紋菱花口大盤

青花蓮池紋圓口大盤

元青花蓮塘雙魚紋折沿圓口大盤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