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大孤山龙,水斗,鬼化火光

大孤山龙

陈晦叔管理江西漕运,有一次,他的船在吴城庙下路过,上岸进拜,礼数不够恭敬。到了晚上,风浪大作,两个桅杆都断了。船工尽量抢修,才勉强到了岸边。

第二天,船夫进言应当用猪来进贡祭拜。晦叔说:“看昨天的情形,我还能吝啬一个猪吗?”于是,杀猪进庙里上供,但是他心里非常的生气。船修好以后,又离岸出发。刚一离岸边,就被风吹了回来,这样反复了四五次。到了中午,才正常行驶。

第二天,到了大孤山,船夫又请求杀猪祭拜。晦叔大怒,说:“连着吃我的猪,龙也该吃饱了吧!”不在杀猪,继续向北行驶。

才前进了几里路,突然天昏地暗,雷电风雨大作,对面都看不清人。白浪滔天,一条巨龙从水里出来,身体大的都堵住了江面,抬起上半身,和桅杆一样高。巨龙口吐烈焰,把甲板上照的清清楚楚。各种形状的水里精灵,围绕着龙和船前后飞舞,千奇百怪,不计其数。

船上的人都以为必死无疑,互相把衣服带着绑在一起,意思是淹死后方便家属找尸体。殿前司拣兵将官牛信,作为跟随的小官员,在别的船上。他被吓的趴在甲板上打哆嗦,看到一个白头发的人,这个人没有带头巾,只是在头顶把头发挽成一个疙瘩。对牛信说:“别怕,这件事和你无关。”

晦叔整理衣冠,跪在地上请罪,答应多多的捐赠佛经,龙才慢慢离开,越去越远,最后不见了。这时云开雾散,四周明亮起来。船工定下神来,整理船舵,甲板,才发现已经离大孤山四十里,而且是逆流而上,在大孤山的上游了。而大家都没没察觉到。


【原文】陈晦叔辉为江西漕.出按部.舟行过吴城庙下.登岸谒礼不敬.至晚有风涛之变.双桅皆折.百计救护.仅能达岸.明日发南康.舩人白当以猪赛庙.晦叔曰.观昨日如此.敢爱一豕乎.使如其请以祀.而心殊不平.舩才离岸.则风引之回.开阖四五.自旦至日中乃能行.又明日抵大孤山.舩人复有请.晦叔怒曰、连日食吾猪.龙亦合饱.鼓桌北行不顾.才数里.天地斗暗.雷电风雨总至.对面不辨色.白波连空.巨龙出水上.高与樯齐.其大塞江.口吐猛火.赫然照人.百灵秘怪.奇形异状.环绕前后.不可胜数.舟中人知命在顷刻.各以衣带相缠结.冀溺死后.尸易寻觅.殿前司拣兵将官牛信.从吏在别舫.最惧俯伏板上.见一人白发不巾.当顶栉小髻.谓曰无恐.不干汝事.晦叔具衣冠拜伏请罪.多以佛经许之.龙稍稍相远.遂没不见.暝色亦开.篙工怖定再理楫.觉其处非是.盖逆流而上.在大孤之南四十里矣.初未尝觉也.南昌宰冯羲叔说.


水斗

乐平县何冲里的地产,都是何姓人家的。在北面有几百顷水田。


绍兴十四年夏天,大雨初晴,万里无云。稻田里的水忽然汇集成了一个大水柱,水柱能有三四丈高,直接向南前进,到了杉木墩这个地方停下,也不四下流淌。杉木墩南面有个程伯高家,他家有个水井。井里的水忽然溢了出来,也变成一个几丈高的大水柱,冲破了程家的院墙,向北而去。村民远远的观望,水柱里好像有一个像羊一样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还有几个青衣童子跟随。两股水遇到一起,打了起来,你进我退,缠绕盘旋,打了能有几刻钟。稻田的水就又都回到了水田里,并没有见少。井里的水也从旧路回到了井里。除了院墙,也没有冲坏村子里其他东西。

程伯高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从水斗发生后,就衰落了,不久就死了。而何家的兄弟们也为了分家产的事情打了几年官司。看来这次水斗不是吉祥的征兆。


【原文】乐平县何冲里、皆程氏所居.其北有田一坞数十百顷.绍兴十四年夏五月、积雨方霁.日正中无云.田水如为物所卷.悉聚为一.直西行至杉木墩而止.其高三四丈.初无堤防.了不泛决.里南程伯高家.相去可三百步.井水忽溢起.亦高数丈.夭矫如长虹.震响如霹雳.北行穿程聪家墙.又毁楼西北角而过.村民遥望有物.两角似羊.踊跃其中.与青衣童数人.径赴墩侧.田水趋迎之相扦斗.且前且郤.凡十刻乃解.北水各散归田.与未斗时不少减.南水亦循旧路入井中.是日满村汹汹.疑有水灾.既而无他事.伯高者、本以富雄其里.自是浸衰.未几遂死.今田畴皆为他人有.而聪(疑为程字误笔)亦与弟讼分财.数年始定.然则非吉祥也.


鬼化火光

韩郡王在旧王府居住的时候,有个妓女的儿子十二岁,叫子温,和郡王小妾宁儿一起玩耍。忽然看到一个小女子,喊她不回答,就去追赶。子温跑的很急,那个女子走的很慢,但就是追不上。最后在院子里化为一道火光不见了。宁儿也看到了。回去告诉父亲,大家都认为那里或者埋着尸体,或者是有宝物。想要挖开地看看,因为工程比较到,就算了。


【原文】韩郡王居故府时.有小妓二十辈.其子子温.年十二岁.与妾宁儿者.晚戏东厢下.见一人行前.容止年状.亦一小妓也.呼之不应.乃大步逐之.子温行甚遽.其人雍容缓步.初不为急.然竟不可及.将至外户.子温大呼.忽已在庭下.化形如匹练.迸为火光.赫然入沟中而灭.问宁儿所见皆同.归白其父.皆以为当有伏尸.或宝物.欲发地验之.既而以功役甚大.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