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壮观了!洞庭湖候鸟北迁前最后一次编队演练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疫情趋缓下的洞庭湖畔早已桃红柳绿,来此越冬的候鸟再次进入北迁季。此时行走在洞庭湖大堤上,你会欣赏到与冬季不一样的鸟儿:广袤洞庭湖腹地一碧万顷,大群水鸟在湿地滩涂间,

静时闲庭信步,怡然自得;起时遮天蔽日,身姿曼妙。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姚毅介绍,此时的越冬水鸟已陆续集群,准备离开洞庭湖湿地,迁往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繁殖地区过夏。现在有一部分候鸟已开始迁飞,人们看到的大群候鸟在空中盘旋,就是候鸟迁飞的前兆,这是它们在进行最后的编队调试。

按惯例,保护区管理局在每年的三月中旬都会对洞庭湖迁飞候鸟进行同步调查,全面了解洞庭湖区域越冬水鸟种群及数量,掌握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洞庭湖湿地气候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积累基础监测数据。今年3月16日-17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洞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组成9支调查队伍,分赴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横岭湖区域,再次开展了环洞庭湖区春季迁徙水鸟调查。

此次同步调查,共监测到越冬水鸟7目12科39种115942只,其中东洞庭湖38种97634只,占总数量的84.21%,西洞庭湖17种9759只,南洞庭湖19种1067只,横岭湖20种7482只。调查共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2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1361只,小天鹅1193只、灰鹤139只和白额雁20只。在洞庭湖栖息的鸟类主要是雁形目鸭科鸟类,本次调查观测到98196只,占总数量的84.7%,其中绿翅鸭、罗纹鸭和豆雁数量上优势明显,分别达到了33223只、21369只和15916只。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东洞庭湖的旗舰物种,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3月调查数量再次超过隆冬时节数量数千只。数据显示,2019年1月隆冬水鸟调查仅监测到小白额雁3643只,3月监测到了10779只;而今年1月隆调查仅监测不过3493只,本次调查已监测到12428只。姚毅认为,连续两年出现小白额雁3月数量比1月多,一方面说明了东洞庭湖依旧是名符其实的“全球小白额雁最主要的越冬地”,另一方也说明了保护区水鸟同步调查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姚毅认为,洞庭湖湿地范围过于广阔、地域地形过于复杂,及大雾、雨雪等天气影响,能见度低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据介绍,小白额雁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还是很常见的鸟类,后来,由于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和人类的猎杀,一步步走向灭绝,进入了濒危物种的行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小白额雁在全球的数量急剧下降,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目前全球小白额雁的数量不到3.5万只。洞庭湖是鸟类亚太迁徙线路上的主要停歇地和越冬地。此前,保护区内小白额雁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上升态势。1997年,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对辖区内的小白额雁进行全面统计,记录数据为1.37万只,最高峰时曾经观测到2.6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