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荒”来临?储蓄率“断崖”下降,老百姓为啥不存钱?

一直以来,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很多人热衷存钱。将钱存在银行,被视为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国人爱存钱,导致我国的储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领先于其他国家,然而,这些年,却屡传“储蓄率现“断崖式”下跌”的话题,事实到底如何呢?

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

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然而,在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一直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的最低值。

的确,近年来我国储蓄率与历史峰值相比有所下降。目前,存款仍然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储蓄率下降了,银行也“缺钱”了,国人不存钱,导致银行也“没钱”周转,压力激增。

这将对银行盈利能力形成挑战,意味着银行“存款荒”问题将愈发明显。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存贷比已从2015年1月的65.09%上升至2018年4季度的74.34%,这一定程度上印证存款支持贷款进一步增长所面临的压力。

储蓄率的下滑,老百姓为啥不存钱?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囊中羞涩”,没钱可存,其实老百姓的钱都流向了这里。首先是买车买房,当下,人们的生活好了,手中的钱也变多了,于是开始买车、买房,而房价的上涨,让买房成本也增加了,从而很多人的钱都“压”在了房子上。

其次,多元化的理财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理财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了。之前,人们手中有了钱,只能存在银行,而现在可以选择投资,或者是将钱放在一些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从而导致银行出现“存款荒”。

最后,就是消费市场了,现代人更加乐于享受,也产生了高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样样都要花钱,从而导致花的钱越来越多,也就不想存钱了,甚至是没钱可存了,所以现在才流行“月光族”、“负翁”等词。

我国居民储蓄率降低,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经济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时,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仍然较高,并持续位于世界前列,总体增速也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对此,你有哪些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