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餐自救启示录(一)∣餐饮老板打响了“卖菜”自救保卫战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行业的免疫力。对于企业来说,疫情将加速企业淘汰和升级的过程,免疫力强的企业,会被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

令人欣慰的是,在本次疫情中,住宿餐饮企业表现出很大的抗压性,在疫情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前,没有一味地抱怨、没有被动地等待,而是积极自救,积极探索疫情防控环境下新的经营模式。一些企业自救探索出的模式或许能为住宿餐饮企业加快转型带来启示。

自救模式一

餐饮老板打响了“卖菜”自救保卫战

“卖菜了,卖菜了!去皮蒜7块钱一斤,洗好的冬瓜1.5块一斤,羊杂30块一袋.....”在朋友圈刷屏式“摆摊卖菜”的不是菜市场小贩儿、不是生鲜超市销售员,而是一批又一批餐饮老板们!许多餐饮企业为了年夜饭订单提前准备了食材,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了防控疫情,企业都开启了退订模式。这样,为年夜饭准备的食材,全成了“库存”。为了减少损失,众多餐饮老板们纷纷打响了“卖菜”自救保卫战。

餐企为春节准备的食材

北京老牌京菜品牌金百万一门店的经理说,年前店里囤了40多万元货物为400多桌年夜饭做准备,结果疫情消息一出,客人纷纷退了预订的年夜饭。为了减少损失,这家门店摆摊卖菜。

为了能给周边市民最放心的价格,丰泽园负责人张娟跑了好几家商超,调研各种蔬菜的价格,就怕卖贵了,让市民觉得是趁机宰人。丰泽园出售的食材, 因为是餐馆定点集中采购,所以货源安全性和蔬菜的新鲜度都比较好。蔬菜价格上也和市场价持平。

2月12日,新京报报道了北京眉州东坡酒楼亚运村店卖菜的消息。据该店防控组组长刘欢介绍,春节期间,店里储备很多的新鲜蔬菜,该店负责人决定,把储备菜拿出来平价供应周边市民。这批菜拿出来售卖,两天就卖完了。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北京一些社区的小菜市场关闭,这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方便周边市民,眉州东坡酒楼亚运村店又通过从总部配送蔬菜,平价售卖给周边百姓。眉州东坡酒楼的便民菜站不仅线下供应,还推出了东坡菜站小程序,推出加工以后的箱装蔬菜,随箱还附送蔬菜的烹饪“绝招”,受到市民欢迎,“小程序上线两天,蔬菜销售额达到10万元。

北京华天售卖半成品

除了卖蔬菜、鸡蛋、各种肉食,“半成品”和“净菜”也成了很多餐饮老板们菜摊上的热销品。春节不能营业,宴席备好的菜很多就差一步就可上桌,疫情爆发后都成为菜摊上的商品。熟肉、炸鱼,餐饮企业都想方设法售卖。有些食材,顾客买了不知怎样做,餐厅大厨还负责支招,用微信告诉顾客做菜步骤。

除了清理春节因为宴席退订而积压的“库存”,很多餐企也看到市民蔬菜紧缺的状况,做起了“平价菜站”,利用自身的供应链资源,把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以平价的方式服务社区,提供方便。

旺顺阁菜品大礼包

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坚持自救,疫情期间推出了旺顺阁安心菜篮,每日14点前预定,次日送货到家或到店自提。经过社区主任的相互推荐,北京石景山店附近8家社区的居民都开始通过居委会统一订购旺顺阁的“盒饭”套餐。经与辖区附近部门接洽,店员们也到居委会门口,每天从9点到11点,平价售卖旺顺阁的新鲜蔬菜和健康食品,为周边的老街坊带来更多美味与便利。

在疫情期间,餐企用自己的供应链为买不到菜的市民“供菜”,这样员工有活干了,市民也能有菜吃了。餐企的卖菜自救,无形中还为疫情期间城市保供做出了贡献。

而这种自救模式产生的意外收获,是否会为餐饮企业发展带来相应的启示:餐厅也是一个消费的重要端口,除了售卖餐饮服务,餐饮企业为就餐者售卖食材、半成品和加工方法,餐企是否在疫情过后,还会继续尝试并不断完善。自救措施是否能为餐饮企业开辟出一条新的餐饮服务+零售的发展之路?

这未必是异想天开。有业内人士指出,餐饮品牌每天都要采购和消耗众多各类生鲜食材和调味品,在某种意义上一定比社区前置仓业务如“美菜”“叮咚买菜”等平台具有成本优势。而在疫情爆发期间,“美菜”“叮咚买菜”的业务量增长了300%以上。除了餐饮消费外,食材、半成品、调味料,是否能成为餐饮企业新的销售品类?有的企业已开始了这方面探索。

疫情当下,懒熊火锅中餐便利推出线上采买,线下交付,配送到家“无接触配送”服务。围绕火锅消费场景,懒熊火锅推出全品类精选火锅食材;精细化加工提供开袋即可上桌产品、中餐半成品、成品、生鲜食品,便利食品等,为家庭做一顿好饭,简化做饭程序。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过后,火锅企业应当通过小型食材超市、上门管家服务等多种形式让火锅店成为居民百姓生活服务平台。火锅的供应链也随之从后台搬到前台,通过供应链整合的更多特色化食材将利用火锅企业的线上商城直接对接到消费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