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中生”,写给“方方阿姨”的“公开信”,真是疑点重重

这几天,网络上火了一篇文章,叫做《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这篇文章,这也是一篇“公开信”。但通读全文,我发现这个“高中生”写给“方方作家”的“公开信”是疑点重重。

“公开信”主要表达了三个观点:

1.指责方方作家“记述武汉病态中的世间百相”的做法,批评她“没有看到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内如如下:

我看您火起来的“日记”,记述的是武汉病态中的世间百相。武汉人说,方方阿姨您写的是生病中的武汉,都是身边事、身边人。我没去过现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就全当是真的。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是假的,岂不是没了灵魂?(《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

2.认为像鲁迅那样深刻的作家,“不符合时代要求”,现在已经“过时”了;作家应该更多地宣扬“正能量”。

内容如下:

我看了您的日记,我在琢磨,今天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鲁迅时代的使命还是今天作家全部使命吗?在一个光明时代,作家的主要精力是多用在提振民族精气神上,还是一味地聚焦不足之处,不停地揭露和追问呢?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您肯定能。您是作家!(《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

3.把“方方作家”和“西方媒体”联系起来,诋毁作家方方像“西方媒体”那样“揭己之短”!

内容如下:

疫情面前,如果西方国家对我们说三道回也就罢了,因为他们兽性未改,既便他们骂我们是病夫,我们也不计较,人不能和兽计较。可是对于方方阿姨您,大家真是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啊,您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您是吃武汉粮、喝长江水活着的!年轻人不懂事,说几句自己国家怪话就当他不懂事罢了,您65岁了,怎么也与众不同呢?(《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

这三个观点贯穿整篇“公开信”,而且作者左一个“您”,又一个“方方阿姨”,看似尊敬,实际上全文都充满了否定和批判!

作者“高中生”的身份遭受质疑!

这封名为《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在网上曝光之后,迅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无论是认真研读了这篇“公开信”的人,还是真正了解“高中生”的人,都会怀疑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真是一名“高中生”。

1.作为“公开信”,竟然不署名。公开信是写给公众看的,为了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者都会署上真名。但是,这篇“公开信”的作者没有署名,仅说明自己是一名“高中生”,理由太不充足!

2.写信的措辞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和习惯。在“公开信”中,这名“高中生”称呼“方方作家”为“方方阿姨”,而“方方作家”已经65岁了,很可能比“高中生”的父母年龄还有大,怎么可能称她为“阿姨”?

3.“故设陷阱”的写法不符合高中生的思维。文章多处出现类似“也不知他们说的对不对,您说作家是什么呢,方方阿姨?”“到底谁对谁错?我这个高中生也不清楚,更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您肯定能。您是作家!”的句子,这种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给对方设置陷阱的写法,是高中生不可能产生的一种“批判思维”!



4.文中所举的例子,全部是来自作者自己的“臆想”,没有一个是来自方方作家的“方方日记”。如“我在看您日记时,正巧一个好友打电话来,我和她说起您日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人演讲……”“举个例子,您的某个朋友得病了,您去探望……,这些例证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实际上跟作家方方有点关系都没有。

通过以上这些细节,人们纷纷质疑并猜测这篇“公开信”的作者,有人认为,“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个颇有社会阅历、颇有写作基础的一名30岁以上的人,也又能是受过伤的一位老者,但是这些都无法得到确认和肯定,能够肯定的是:30岁以下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作者在这篇“公开信”的背后,究竟藏了“几颗心”?

“公开信”曝光以后,人们不但纷纷质疑其作者,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产生了质疑。但凡是一个对“作家”比较了解的人,都不会质疑“作家”对社会百态、人间丑态的揭露。但是,这篇文章,不但对方方的这种写法进行了质疑和否定,而且“上纲上线”,也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不错,作家的确有“作家的使命”,作家的使命就是:不但应该传播正能量,歌颂人民功德,同时也必须揭露社会百态,剖析人间丑恶!唯有如此,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作家,才是一个真正对人民负责的好作家!

但是,很显然这篇“公开信”的作者都不管这些,专门抓住方方作家“记述武汉病态中的世间百相”这一点进行猛烈攻击,其背后的意图引人猜测:

1.可能是对“方方作家”不满而产生的“网络诋毁”行为;2.可能是想蹭“方方作家成为网红”的热点,故意挑动人们的眼球;3.可能的确是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忍看到对武汉的“负面描写”;4.可能借网络舆论来挑拨离间,破坏我们内部的团结!

总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方方日记”深受欢迎,说明读者喜欢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从这样的作品当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反思。揭露疫情中的世间丑态和西方媒体不惜一切代价来“诋毁中国”,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这封《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曝光以后,人们不但没有朝着作者所希望的方向去批判方方作家,反而引起了网友们对这个“高中生”作者本身的质疑,这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