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查斯高度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晚期的政治著作

普兰查斯认为,《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专门的经济著作,其中也包含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述。但是《资本论》缺乏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的系统理论。在《资本论》中,在阐述资本原始积累以及英国的工厂立法问题中,马克思论述了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理论,但是还不够清楚明确。普兰查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很少讨论阶级问题,马克思只把阶级和地租、利润和工资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够充分的。马克思对农民、小资产阶级、官僚、知识分子的分析或者不充分或者就是空白。这些不够清楚、明确、充分的理论表述远不能满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分析需要。


普兰查斯高度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晚期的政治著作。他认为,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社会形态的提法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具体概念。在《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和《反杜林论》中,马克思恩格斯也已抽象的形式论述了全部有关政治科学的对象。然而在普兰查斯看来,《资本论》里面所包含的政治理论分散、含蓄而且抽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描述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纯粹的社会形态;而马克思后期写作的政论文本针对的则是现实对象,是由一定的历史所决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在《法国的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等文本中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的各个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些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具体研究了法国、德国和英国的社会现实。这一点也体现在列宁对俄国社会形态的分析以及葛兰西对意大利社会形态的分析之中。这些分析的共同特征就是“具体形势具体分析”的原则,它们立足于社会形态的当前形势,是一种针对现实对象的科学分析。遗憾的是,这些文本中包含的最具体的概念同样未经理论上的精细加工。因而我们对待经典作家的理论时应该仔细推敲而不是简单摘录,应当仔细辨识原著中所涉及的概念的深刻含义。在普兰查斯看来,有的概念的含意甚至完全超出了经典作家原来所设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