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也靠“群体免疫”?首相:医疗部门尚有余力,不排除全面封锁

荷情,荷理,荷你一起发现创新!

前几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采用“群体免疫”理念制定防止措施。此言一出,全世界哗然,纷纷讨论该政策理念的不合理处,顿时“群体免疫”成为众矢之的。而荷兰政府也被怀疑采用该理念,放任病毒传播。昨日荷媒发表荷兰卫生及环境研究院主管有关言论,以此澄清。

“群体免疫并不是目的,而是作为对抗COVID-19病毒的其他方式的补充。”荷兰卫生及环境研究院(简称RIVM)主管贾普·范迪塞(Jaap van Dissel)当地时间18号在国会上这样说道。

所谓的“群体免疫”就是,当人口中约70%的人被感染并康复,疾病暴发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据中新社3月16日报道,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的马丁·希伯德教授对“群体免疫”的解释是,越来越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也会有越来越多人患病后痊愈,不少证据已显示他们会对病毒产生免疫力。获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病毒越不容易传播。

荷兰近日“宽松”的防治措施被质疑采用“群体免疫”策略,因此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大量批评。贾普·范迪塞(Jaap van Dissel)认为群体免疫的可取之处在于,其加强了其他防治措施的影响。根据RIVM的数据,50%到60%的荷兰人要感染病毒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延缓传播,研发疫苗,使所有人都获得免疫,这才是最终目标,贾普·范迪塞(Jaap van Dissel)解释道。“这期间,要注意保护那些年长和身体状况不好的易感染人群。”


贾普·范迪塞(Jaap van Dissel)还提到了目前的三种防治模式。

第一种就是无为而治,任由病毒扩散传播。在七月底或八月初,病毒就会自然消失,但就荷兰的医疗资源来说,根本支撑不住那么久的时间。第二种,大规模控制感染数量。这也是荷兰政府内阁所提供的方案,即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接触,保持所谓的社会距离,这样可以减少50% 的感染风险。但这是个灰色地带,问题在于,你能不能,能做什么,需要经过政府同意。比如,是只关闭餐饮店还是选择关闭所有商店?“每一种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种,是全面封锁。封锁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限制或完全隔绝。

“尽管全面封锁的概念将确保更少的人被感染,但当你回归正常生活时,社会将再次暴露在危险之中。”贾普·范迪塞(Jaap van Dissel)说。

另外,欧洲国家的各类防治措施本质上没有太多分别。“有些国家宣布封国,但他们真正所采取的措施,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锁。”荷兰已经关闭了中小学和大学,命令酒吧和餐馆歇业,告知民众尽可能在家办公,但没有强制命令人们必须呆在家。


当地时间周二晚,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讲话中提到,不排除荷兰实行全面封锁的可能性,但医疗服务部门尚有能力应对目前疫情。而比利时和法国已经开始临时封锁,是因为他们的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已经感到吃力了。

据科技日报3月19日报道,对于群体免疫,钟南山认为“不能够靠集体免疫来解决问题,这个病毒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一次感染可终身免疫。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很快生产出有效疫苗,这需要国际合作。”他认为,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的最根本问题。

钟南山表示,中国的联防联控有很深的含义。“对所有的传染病,要从源头上进行预防,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好的方法。”

据3月17日新京报消息,《金融时报》称研究团队评估后认为“群体免疫”政策或致约25万人死亡。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根据数学模型,发现政府之前的“延缓”政策将使医院对重症病床的需求超出负荷。按这个策略下去,假设所有患者都得到充分治疗,英国将有约25万人死亡,美国将有120万人死亡。

吸“荷”气,赏“兰”花,一点关注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