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韩马初中校长田刚:从容应对 智慧前行——韩马初中“线上”教学侧记

田刚

田刚,高级教师,现任渭南市临渭区韩马初中校长。先后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临渭区优秀校长,临渭区标杆校长,渭南市优秀校长。发表论文10余篇,2013年主持国家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为多所学校借鉴和学习。

2020年的庚子新春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新冠病毒爆发,疫情肆虐,山河黯然,千城封闭,万户宅家,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挑战。开学季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基层教育部门积极响应。一时间,隔空上课的难题摆在了学校面前。“线上”教学应该怎样实施?怎样构建“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应对“线上”教学和学生身心康的矛盾冲突?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

面对诸多问题,如何应对?我认为我们应该以从容而智慧的面对挑战,使问题得以破解,使教学效果得以突显,使学生负担得以减轻,使学生身心健康得以保护。从容来自于强大的自信,自信来自于对“家底”的了如指掌,“家底”就是对教师、家长、学生的绝对信任。智慧是平时管理的积淀,是对学校教育管理的科学认识,是对学校教学模式的高度认同。

怎样有效实施“线上”教学呢?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要科学研判,找准切入点。科学研判的前提是对“线上”教学的认知。“线上”教学还是教学,只是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还是要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来看待。切忌不可超出教学的范畴去审视和操作。教学的基本流程不可改变,教学的基本模式不可改变。找准切入点就是要遵从“线上”教学的特点,隔空上课,空的是空间,不是课堂;空的是形式,不是内容。

其次是精心准备,精准施策。精心准备是实施“线上”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打好胜仗的必备条件。一是抓教师培训,补齐教师信息化技能的短板。二是建好平台,搭建空中课堂。学校没有盲目的选择平台,没有选择官方推荐的平台,自主选择了“腾讯会议”这个平台,备选了“强国学习”平台。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有效的避开了网络堵塞,使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和开展。三是及时进行家长和学生培训,使家长和学生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精准施策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纠错、互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规范了教师上课的基本模式和流程,建立了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线上”教学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树立共享共赢思想。学校依托学校公众号、微信群、教研组长群、备课组长群,班主任群等第一时间分享“线上”教学期间的信息,使教师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找到对策、解决问题。同时还定期编发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简报,分享好的思想、思考、做法,帮助教师规避“线上”教学的短板,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放大教师的工作业绩,使教师时刻感受组织的力量,形成合力,全力以赴的实现共赢。

四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和干预,确保“线上”教学效果。成立由主管校长、班主任、代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组成“线上”教学沟通协调小组,及时收集、整理“线上”教学问题清单,撰写“线上”教学期间写给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等,对“线上”教学期间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学生学习给予有效指导。通过努力,缓解了教师工作压力,消除了家长对学校“线上”教学的抵触情绪,赢得了家长的广泛支持,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家长支持、教师走心、学生乐学是学校“线上”教学的良好态势,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贯做法。教育的生态好了,教育的效果自然就显现了。

五是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全面发展。学校在“线上”教学期间总要求是“不让一位教师感受到困难!不让一位学生学习掉队!”一方面学校适时开展网上教师会、家长会、班会,唤醒教师、家长、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线上”教学是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事,不可以置身事外,而是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参与其中。要让教师、家长、学生充分的感受的存在感和被需要,这样教师、家长、学生才会找到存在感,才会把任务落到实处,才会取得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适时开展有效的帮扶活动,是弱势群体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回归到集体中来。第三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身心俱健。学校按照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了所有课程,使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线上”教学是非常之举,是应时之需,但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一种再现,只要我们从容应对,智慧前行,我们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初衷和期许就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迎来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一定能够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