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这本《职场拜师指南》请收好,教你3步斩获一枚心仪的师傅

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在最新的剧情里,门店里最菜鸟的两个中介——朱闪闪和楼山关的业务能力都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朱闪闪看直播的时候发现了商机,找到了主播“上海鲁班”,成功地把一间户型并不受欢迎的房子租了出去,第一次主力开单成功。

楼山关给朱咪咪找的房子虽然没有签约成功,但是能全凭一己之力从同行手中挖出业主并最终促成看房,不能不说小楼已经“出师”了。



从零业绩的闲人成长为可以独立开单的合格销售,两人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都有一位愿意点拨他们的师傅。

《安家》除了是一部职场励志剧之外,还是一本非常全面的《职场拜师指南》!剧里每个快速成长的人几乎人手一位高阶的“师傅”——楼山关的师傅是业务能力超群的房似锦,房似锦的师傅是老洋房专家徐文昌,朱闪闪的师傅是王牌销售王子健。

他们不但非常善于寻找自己的师傅,也非常懂得如何凭借师傅的指点,快速修炼自己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安家的这本《职场拜师指南》,教你如何俘获一位心仪的“师傅”,在职场上顺利“开挂”吧!



师傅到底有多重要?

据调查,职场人在方向缺失的情况下,要想通过不断尝试走出迷茫,平均需要3.2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你所丢失的3年的机会成本会由于“马太效应”,进一步拉大与其他人的职场差距。

作为职场新人,也许你并不懂得怎么去规划职业路线,对企业、对行业都处于懵懂阶段,容易重复犯错,不得其法。

但是更有职场经验,且处在比你更高位置的“师傅”就是你的指南针。他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和更宽的维度去帮助你分析当前的形势,对你的工作给予及时的反馈纠正,减少你的试错成本,让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除此之外,师傅还是你的职业担保人。当他愿意当你的师傅时,也等同于他认可了你的人格和能力,你们就成了利益共同体。在你做事、晋升,甚至跳槽等关键时候,你的师傅在职场的地位往往都能为你带来便利。

所以,如果你在职场上还不曾有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师傅”,那你一定不会知道有大神带打,一路开挂的感觉到底有多爽!


第一步:物色拜师的目标

《安家》里的房似锦在拜徐文昌为师之前,她的师傅是安家天下的副总翟云霄。翟云霄能力出众,几年时间就从一线业务爬到了总公司副总的位置,跟着这样的人,房似锦在这些年也的确收获不少,但最后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而且师徒决裂时彼此都撕破了脸。

事实证明,三观不合的人无法建立长久的师徒关系。



要选择你的职场师傅,最重要的是看三点:

1、他精于一项或以上你向往拥有的能力。你必须先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再去寻找你心仪的师傅。你所寻找的人,他的能力就是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人脉关系,可以是专业技能,也可以是管理能力。

剧中房似锦和楼山关的拜师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楼山关要学的就是销售房子的技巧,而房似锦要学的就是老洋房的业务,所以他们也明确地知道自己向拜谁为师。


2、他拥有和你方向一致的价值观。根据吸引力法则,我们都会被思想相近的人所吸引,而当年翟云霄面试房似锦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我们的是同类人。”所以他把房似锦招入麾下。

但是最终他们不欢而散是因为他们两人的秉性差异。虽然他们都爱钱,而且做事大胆,但是房似锦在面对抉择的时候天平总是倾向情感和道义,但是翟云霄却只看利益。


3、他拥有比你优厚的生存条件。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一点?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才会去寻找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

如果一个人活得比差,自己还挣扎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那么他在职场的第一需求一定是自我生存,而不是得到别人的尊重,更不是通过帮助别人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第二步:主动俘获你的师傅

选定了师傅的人选之后,怎么让这个人真正成为你的师傅呢?在这一点上,房似锦的拜师经历堪称教科书式的范例:

首先,她选择了两个独处,气氛轻松的环境和时机,抛出了一个和徐文昌之间的故事:她初次来上海的时候独自在ATM机旁边躲雨,是徐文昌发现了她并帮助她租下了一个便宜的房子,给了她一个安身之所。这样的往日的缘分,让徐文昌马上就对她放下了警戒,并更愿意帮助她。



接着,她提到自己进入中介行业是因为徐文昌,所以徐文昌也就成了她的职业启蒙人,两人的距离也就一下子拉近了。

然后,她通过半开玩笑半拍马屁的方式引出“老洋房”的话题,并利用正在照顾徐文昌的这个事情,拜托徐文昌收她为徒。


这样,他们的师徒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建立了。

但是在现实职场中,我们该如何借鉴房店长的高明手段,顺利拜师成功呢?


第一招:主动出击

根据LinkedIn内部调,89% 的职场资深人士都愿意向其他人给出他们的建议,也就是说其实你想拜师的人也很愿意授人以渔。所以,主动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房似锦和楼山关都是通过直接询问“是否愿意收他为徒”的方式,最终拜师成功。但是这种办法更适用于当你的师傅人选是你同部门的同事或直系领导的情况,如果你寻找的人与你并不熟悉,那么这么冒昧的方法可不行。

最好的做法从直接地提出具体的问题开始。《向前一步》里曾经提到,你可以在会议后抓住片刻机会,向德高望重、时间紧迫的高层人员征求问题的建议。这样的交流偶然且快速,在接受建议后,还可以借表达谢意的机会获得更多指点,从而慢慢建立起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第二招:讲故事

刚刚提到的房似锦成功拜师的例子就是归功于她讲故事的能力。而在楼山关在拜师之后,房似锦开始真心把他当做徒弟,也是因为知道了他家里的困难,把自己的身世投射到了楼山关的身上。

学会用一个故事拉近你和你的准师傅之间的距离,让他了解你并真心愿意帮助你,那么你离拜师成功也就不远了。



第三招:利用相似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认为,人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结交和相处。那是因为跟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能够肯定我们自己的信念、个性品质和价值观,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

所以在拜师过程中,找到你心仪师傅的社群特征,并表现出你也是这个群体的,能为你加分

例如,他喜欢打羽毛球,经常参加公司的羽毛球比赛,那么你也可以投其所好,在羽毛球场上与他结交;或者在会议上,你可以表现出对他的决定以及看法的认同,也可以增加彼此的好感度。



第三步:跟着师傅进门

如果根据以上指南,你已经成功拜师,那么恭喜你已经获得了进入高速路口的车票。但是并不是拥有了师傅你就万事大吉了,有效的学习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步里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点:主动且上进,坚定而忠诚,有序地进步



一、主动且上进:

人会本能地投资那些才华出众以及能因资助而真正受益的人,师傅也一样,只有在被指导者能善于学习、真心接受反馈并付出努力时,导师才会继续为之投入。

房似锦的第一单老洋房业务是她主动帮忙争取得来的,当徐文昌接到老洋房客户的时候,她就主动递茶,并坐在旁边希望旁听,为师傅递资料,做一些周边工作。师傅休息了,她却在一边研读资料,一边记下这几天看房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这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师傅不一定事事都能为你铺排好,当徒弟的想要学习,就必须要比师傅更主动、更勤奋,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

同时,要懂得接过师傅手上那些杂活,例如报销、接待安排、资料整理这样的事情,如果他没有专门的助理,那么你就要主动帮忙。

在这些杂活的执行中,你不仅在建立师徒间的信任,还很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我以前在帮我的领导整理资料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他十几年前工作的档案,他也允许我复制一份学习,让我收获不浅。



二、坚定而忠诚

当你拜师开始,就代表着你们彼此认同,你和你的师傅就是企业里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默认的已经“站队”了。既然站队了,就要想办法让队伍强大且牢不可破。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懂得三件事情:

1、永远不要随意对外透露“师傅”的秘密。无论是你从师傅那里学到的技能知识,还是获知的机密信息,甚至是和师傅之间交流的信息,都不要随意外泄,不然可能对你们这个利益体造成伤害;

2、要一致对外。当你的师傅受到攻击的时候,如果并非存在法律和道德错误的事情,你必须站出来支持他。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

3、要懂得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当你在业绩上得到突破并且有所收获的时候,首先要懂得和你的师傅分享你的喜悦,表示感谢。在剧里,如果徒弟和师傅一起开单,那大部分佣金都应该是“孝敬”师傅的。而在现实职场里,你也可以请你的师傅吃饭,或者送他一份礼物。



三、有序地进步

任何学习都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节奏、有规划。

房似锦在剧中做过3次老洋房业务:第一次是跟着徐文昌卖龚家大院,这时她只是负责做小跟班,整理资料,带人看房等;

第二次她在销售向公馆时,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给客人介绍老洋房的故事,独立寻找房源,对接买卖双方。只是在寻找房主和历史资料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还是需要师傅出手帮助;

而第三次在帮江奶奶卖老洋房时,她已经可以独立承担整个交易流程了。这就是有序的进步。

在跟着师傅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规划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这条路径可以是跟着师傅经历1-2次项目,然后逐步涉及更多的工作内容,并独立承担,最后让师傅放手,自己独当一面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还需要师傅的指点,但是这个帮主必定是越来越少的。

而直到这样,你就已经完成了职场蜕变,顺利出师了。


写在后面:

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一书中也反复强调职场导师的重要性。而我们所说的师傅和专业从事导师工作的“职业导师”相似,却又并不一样。

因为专业的“职业导师”是一对多的顾问服务关系,而我所说的“师傅”反而和古代的师徒关系更像,因为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才是密切且长久的。他不仅是你职业道路上的指南针,也可以是你职场上密切合作的战友。

《安家》里的师徒关系就是亦师亦友的。而我在现实职场中也曾经拥有过这样一位师傅,虽然现在他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职场上遇到困难,我也会给他打电话咨询他的建议。所以说,拥有一位“师傅”,对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END---

感谢你的阅读。

我是吱己职场,互联网品牌人,自媒体新人,拥抱所爱,分享所学,协同成长。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