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克勤大哥

克勤大哥去世于抗疫期间,胸腺癌。本来此期间心情就受压抑,年前10月份他还送书给我,在福德地铁站。那时看见他好好的,声音洪亮,行动有力。

前天听建晶说,克勤病重了。我与族会几位正准备去家里看他,第二天一早,电话询问,他儿子瑜刚说,不用来看了,我爸今早五点不在了!

昨天,他羽化升天了。我把消息告诉李老师,他不解地说:“要不是你亲口告诉我,我根本不相信。他那么强壮,咋会呢?”

是啊,他才72岁,还有许多事要做。

他是我们这一辈的大哥,十五六岁就外出读书,然后工作,后来努力,进到县委党校当老师。

他是老大,兄弟姊妹多,他给予他们关照。

勤学好问是他的优点,对应了“克勤”二字。

马氏家族辈辈口传老祖马沐驷是沐国公第四子,跟着建文帝逃难到云南,落脚汤池梨花村。

他听进去了,年轻时就关注此事,一回老家就访问马氏、赵氏、杨氏长者,并做记录。90年代末,马氏家族几位长辈,包括我父亲在内,就有了重新整理族谱的想法,还把它初步做成打印纸的简易版本。

受此行为影响,新世纪,克勤有了更大的整理族谱的愿望,因为原有的十本族谱,毁于破四旧。

依据马氏祠堂幸存的祖先灵位碑信息,他和一批同志,洗净碑上灰尘,把祖先名字抹白,再抄写下这些名讳。共有十六代数百人。

初稿出来后,不满意,派人到各家各户收集家族信息,又做了精编版。

看见《明黔宁王沐英传》,他专门到作者所在单位询问,硬是找到作者李老师。后来约上我,专门带着初版族谱和祖先碑照片去拜访。

通过李老师,联系上正在筹备“沐英与云南边疆开发研讨会”的云大原党委书记高书记。他邀请我们带着论文参加研讨会。

13年5月25日,他,我,建晶三人带着《宜良县梨花村马氏祖先来历》一文参加研讨会,交流观点,聆听学者教诲,受益匪浅。


此后,高书记建议我们编写梨花村志,由克勤主编。

大家群策群力,不出一年,村志编成。首发式,十家媒体记者报道,当日媒体端纷纷见字。

17年清明节,我建议到南京将军山祭祖,他立即响应,随后赴安徽定远,巢湖认祖归宗。在沐氏宗祠,他面对老祖先像,老泪纵横:“老祖先啊,六百年啦,今天我们终于见到你们啦!”

接着又到通海县河西镇大村参加沐氏家族冬至祭祖,他和我们一班兄弟,还有马氏家族族会成员欣然前往。

第二年,我们又赴毕节联系燕氏邵氏,交流信息和感情。他都很积极。

本来是退休了,该休息了,但彻底休息,不是他性格。

跟着又去宜良,帮助徐氏编族谱。编成了,他还送我一本,时间就在去年10月,记得那天他跟大嫂在福德地铁站等我。

他比我大十六岁,是“克”字辈老大,出去的早,后来他几次说到:“我工作后回家,看见一个小娃娃坐在小板凳上玩儿,很乖。大婶(我母亲)就在灶上忙。那个小娃娃就是你。”每当说到这里,他就对着我笑,仿佛小娃娃的我很可爱。

他生前的愿望,基本都实现了——创立马氏家族族会,主编家谱,主编村志,奔走筹资修复祠堂,认祖归宗。

可以安详地走了,他也确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