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OVID-19对全球及加拿大经济影响的猜想

题 记

Those who survive “are not the strongest 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能生存下来的人“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人。”

这算是从中国春节到现在的第一个深度稿件,本文不涉及任何政治话题,只在经济层面上试图推断猜想由于此次疫情影响的全球及加拿大经济发展趋势。

(本文观点归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和组织)

今天是2020年3月0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现在正在卷席全球,目前来看,这已经是全球性的灾难了,但我们相信,它终究会过去的,这是本文猜想的基础设定,本次疫情影响巨大,已经超过了2003年非典的影响,我们必需重新审视新冠病毒对后期世界格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再次重申:本文没有预设任何政治立场,希望重点只谈论经济影响,所有的观点均来源于现实社会中已存在的政治(没办法,政治决定了经济形态),总之,讨论经济发展,欢迎,杠精出门右转!


正 文

种种迹象表明,投资者目前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恐惧不亚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特别是,这次疫情发生在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中国,疫情究竟对中国经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并非中国经济自身,而是对全球经济,全球供应链究竟会造成多大的打击,这是一次极好的测试机会,但很显然,大家都不敢去想象最后的结果。

疫情就是当前世界问题的放大镜与催化剂,该来的总会来,而且可能会提早来,由于疫情涉及区域比较多,我们先从最近的东亚开始讲起:

东亚:

东亚的本质问题,是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矛盾爆发问题。如果问大家日本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人口问题,但本质上仍然是持续多年的经济低增长问题,低生育率,仅仅是精致生活带来的高养育成本所引起的生育意愿下降。

日本与韩国:

可以说,这些年,日本对于经济发展有多隐忍,对于这届奥运就有多期望。而一场新冠疫情,无疑有打翻全盘计划的可能。韩国的社会矛盾大家不一定知道,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和平国家,一个人人怕当总统的国家,他们的社会矛盾并不是要解放xxx活捉xxx的问题,而是老年人无所事事的问题。

欧盟:

如果说东亚的问题是新冠疫情加重了社会矛盾,那么欧盟的问题,无疑是新冠疫情丰富了社会矛盾。在新冠疫情之前,英国的脱欧行动,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眼下的欧洲,移民带来的种族问题,就是欧盟最大的社会矛盾。因为接收难民引发了一系列治安、文化、经济上的问题,都让整个欧洲陷入了种族主义的情绪之中,大家都知道大声讨论这个事情是件政治上不正确的事情,所以都闷头行动。

如果是只有难民引发的种族主义面前,欧盟或许还能hold住,假如疫情控制不住,新旧两种种族主义叠加在一起,欧盟会变成怎样,真不好说。让人悲伤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新式种族主义的出现。

加拿大:

白种人的另一个分支,在北美,加拿大地广人稀,病毒不好传播,对参与世界问题也没啥兴趣,所以北美的问题,其实就是美国全球化逆行的问题。从特朗普在墨西哥边境孜孜不倦垒墙头开始,美国就是铁了心的要走全球化逆行的路线,美国如果一心逆行,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阻止他们,但有两个问题,是没有看到任何解决途径的:一个是美元能不能逆全球化?一个是已经优化后的产业结构,还能不能经济独立?

经 济 猜 想

首先,疫情退却后,可能并没有一个【新商业时代】即将被开启。

由于中国停工,而做为“世界工厂”,全球的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竟然停摆了。

从来没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推测:如果中国经济突然停摆一个月,全球会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答案现在就来了。运输停滞造成的影响可说是“货出不去,料进不来”,造成整个产业链的断裂。

这类的消息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商业媒体均都或多或少能听闻一些,如

苹果公司表示,其智能手机的供应或因新冠病毒疫情受到影响。

国际汽车巨头,特别是日韩系车企面临停产等等。

今年死掉的公司数,会远远超过死去的患者。所以第一点,请警惕「疫情催生的新机遇」。要分清是场景还是盆景,是馅饼还是陷阱。

其次,本次疫情将对未来产业链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疫情初中期

由于中国停摆的原因,部分加拿大本地生产商获得了都已经失去联系很久的其他地区的订单,比如美国,虽然产能比不上中国,但好歹还是能生产啊,这也是后面会提到的逆全球化趋势的现象之一(请重点注意这个词)。

这里做一个最坏的设定,如果疫情控制不住的话,由于全球贸易受影响,全球经济出现急刹车,各国开启经济自循环,严重依赖贸易和金融的国家面临国家破产危机,

牛了10年的美股因此一蹶不振,美国金融崩溃世界经济一地鸡毛,美元贬值,谁产业体系最全,能够在经济自循环下运行良好,就能成为下一个霸主。

而长期依赖初级大宗产品出口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将失去发展动力,越来越停滞。

加拿大真的要靠边站了!

疫情后期以及平复之后

疫情能在1年内结束的话,半年的疫情隔离,尚无法造成各大经济体的脱钩,既有国际秩序将继续运行,并按照疫情结束前规则持续下去。

最大调整发生在产业链的重组上,一是加速重组,二是,产业链回归发达经济体趋势加强然后逆全球化加快,类似印度,越南甚至包括台湾寄希望于承接中国移出来的产业链,恐怕要希望落空。

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寡头在疫情里遭到空前打击。对政治经济走向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各国民粹抬头不单单是加速。20大经济体集体转型到民粹主义可以肉眼可见。

东亚,中东几处燃火点可能在疫情结束后爆发出来。原因在于政经的巨大改变必然延伸到军事领域。 如果疫情超过半年,并且1年内结束不了。这个走势就更加模糊。

全球各大经济区域彻底脱钩。任何经济体也无法承受自己的经济停转半年以上。必然要在本国内,或者就近解决缺失的产业链部分。

既有国际经济秩序崩溃可以期待。

如果持续1年以上的国际经济运行暂停。个人认为足以击垮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往好了说,各个区域经济体可能独立运行。往差了预测,连基本粮食,能源,原材料供应都成为大问题的时候。区域强国的发言权将大大增强。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和世界警察地位会出现挑战。

为了生存,加拿大也许不得不面临中美的站队问题。

产业链将在区域重组,而不是全球重组。全产业链的中国复苏最快。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科技优势,但是产业链缺失最严重。包括他们的民生物资,很多产品的生产肯定会本土化。

世界的经济秩序崩溃后,现有的期货,石油,美元体系全方位的调整。调整多大,看美国应对,而加拿大又是严重依靠自然能源出口大国,影响不可谓不重。美国应对措施看美国国内受疫情打击的严重程度。美国肯定会重点着眼于恢复西欧,东亚的秩序重建。具体方式手段变数大,但是政经手段穷尽后,军事也必将是选项。

更有可能导致全球化彻底停止,东南亚,印度,非洲一些高成长的经济体发展停滞。例如越南,印度,印尼,埃塞俄比亚等国。

再重点说一下产业链:评价产业链有两个大类划分的维度:

价格水平;

抗风险能力;

很多评论说印度、越南,更关心的是工资水平,咱们得承认确实有这个趋势。

这次疫情过后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2020年3月2日,苹果的蒂姆库克说在中国的工厂已经复工了。这在别的地方,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说生产口罩,什么企业都能迅速组建产线,现在我们要认真考虑是不是给外国提供口罩了;

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很多只盯着生产成本很低的企业,这下要考虑寻求产业链协同,必须要考虑抗风险能力。

没啥事的时候,谁的成本低就用谁,数钱很舒服;出了大问题,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产业链抗风险溢价——有价值。

目前来看,对外国产能挤压效应,除了中国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强之外,就要等着防控不利的国家,不良产能被挤压出来了。

比如老欧洲的某些行业(包括加拿大),经营一直比较脆弱,疫情之下要是再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被清出市场。

对于加拿大来说,真希望加拿大能够借助逆全球化会进行制造业回归和改革,新冠过后预计逆全球化会反弹,有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会倾向于多付点成本或者牺牲一点效率来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在安全区留一个备份。

这些势必降低人类的生产效率,世界经济不景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等下一次技术革命。

毕竟加拿大是老牌G7国家,而且是G7里人口最少的国家(和重庆市人口差不多),只有美英法德日的几分之一,有深厚的工业底蕴,高科技成就可谓遍地开花,甚至在一些领域碾压欧日一些老牌国家。

正如开篇那样说的:

those who survive “are not the strongest 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能生存下来的人“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人。”

最后,简单的说一下投资吧,大多数投资机构自身难保。这次真的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现金,现金,现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现实中疫情本身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后续影响仍待观察。但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这已经不是一个各扫门前雪的时代了。

加拿大人就是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但也不会像以往那么能够云淡风轻的享受自己的小日子了。

2020年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被赋予新的含义,新冠如同数百年前的黑死病一样,推动人类对社会、政府与自身的思考,在这场伴随着希望与绝望的灾难之中,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最后,除去经济问题,我最不希望,最后这个世界会因为这次的疫情而被卷入种族主义,被迫分裂成几大阵营。更不希望的是,如果真的发生被迫分裂之后,我们华裔变成最被孤立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