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1米亏1米,纺织老板不敢生产,印染厂或将无单可做

市场行情已经乱套!步入3月中旬,全国的纺企产能恢复基本在80%左右,经历了之前短暂的“热销”行情,随着产能的逐渐恢复,涤丝价格也渐渐降温,目前订单成了最大的问题。同时正当市场预期供需改善时,国际油价的急速暴跌和海外疫情的爆发,又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坯布市场报价混乱,压价、跌价

成近期生产厂家的“烦恼”


大宗纺织原料悉数走低,也打压了面料市场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客户纷纷向面料商压价,市场报价开始混乱。

在吴江地区做贸易的王总说道近期市场报价混乱,客户压价厉害,价格已经接近近年来的最低价。以常规75D有光色丁为例,2018年价格在2.70元/米左右,现在报2.10元/米。

一家在市场上做涤塔夫里料的生产厂家负责人也表示近期已经主动降价,现210T涤塔夫价格在1.40元/米,比上周已经跌了有0.10元/米。

另一位做仿真丝贸易的陈总说道近期涤丝跌了500元/吨,坯布也跌了不少,破卡年前5元/米,现在跌剩4元多,这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价格。

压价、跌价已经成为近期生产厂家的主要操作。原料走跌,使得原本就接单不畅的纺织市场接单难度更高,不少纺织老板表示这周拿货明显减少,市场价格不稳定,客户也不敢随意出手。

纺服产业链的困扰

出口外贸订单几近“停摆”


2月疫情中国爆发,延迟了内贸市场的复苏,再是3月全球疫情爆发,导致海外订单也受到影响,已经有纺织企业因客户所处国家疫情严重,而取消订单。

有外贸企业表示有来自意大利的订单被取消,也有来自韩国30万米订单被取消,事实证明目前的纺织企业“内忧外患”。

“目前疫情对外贸订单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最近几年我们的外贸订单比较多,现在很多国家因为疫情,订单减少或者取消。后面还是看肺炎疫情,但我感觉疫情过了,市场也就那样,恢复还需时日。”一位外贸老板王总说道。

“连个老外的人影都没看见,市场、工厂都冷冷清清。”3月7日,专门做出口服装供应的邓先生向记者表示,亏损程度还很难估算,大家都无计可施。

有“中国内衣第一股”之称的浪莎也有出口贸易业务。6日,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出口地主要面向欧洲,美国也有一部分。“出口目前受到影响,加上之前的贸易战,外贸业务比较困难。”浪莎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6日,中国服装协会对服装企业复工情况进行调研,其结果显示,29.4%的调查企业反映由于市场需求低迷、订单取消等因素导致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反映国内订单大幅下滑,出口订单补货情况也有所减少。

销售低迷

影响了服装产业链

四季青衣服按斤卖,档口小妹都在上直播

“全场服装9.9元一斤”

“多买多送”

……


乍一听以为是某家超市做的促销活动,但殊不知,这是四季青档口某家服装店做出的春季服装大甩卖。受疫情影响,四季青档口的实体店门可罗雀,无奈之下,商家为减少损失,只能出此下策。

拥有一家服装生产代工工厂的张晓(化名),呆坐在自家工厂门口,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怎么也想不到,本该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却只接到了扳着手指头就能数清的订单。3月7日,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复工已经快一个月,要货的只有9家,布料供应商也无法及时供货。

在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做布料买卖的金浩(化名)还没有等来市场复工的通知。“仓库目前处于封闭状态,提供产品有限。”3月7日,金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卖不出货还要支付每个月近20万元的租金和工资成本。

近日,有商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决定放弃春装和夏装的生产销售。

疫情打乱了原本服装上架销售的节奏。“疫情对于今年夏秋季生产计划,也会带来减少生产或不生产的影响。”程伟雄认为。

不少纺织老板表示上半年的行情很难有好的突破,尤其是外贸市场,毕竟很多国内贸易公司的最终客户都在国外,因此终端截流,很容易导致内需和外贸双双不佳,今年的“金三不金”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利润跌至底部,不敢生产、不敢卖布了!


开年后,大部分厂家因为赶制年前订单,或多或少有去库存的操作,但是随着年前订单执行进入尾声,新单成交跟进不足,厂家走库开始放缓。

而如今原料疯狂贬值,也造成织厂库存贬值,毕竟之前都是用高于目前原料价格生产。一主营春亚纺、涤塔夫的生产厂家负责人表示,目前行情不好,再加上原料价格暴跌对利润的影响比较大。他解释道,厂里目前有40天左右的坯布库存,都是年前生产,差不多400多万米,那时候原料价格较为稳定,但目前坯布价格降了0.10元/米,这批库存直接贬值40万。

在这个时候,很多厂家都表示亏了!“现在等于用高价买来的原料生产低价的坯布,客户一直在压价,我们的斜纹桃皮绒已经跌了1毛了!”一家专做桃皮绒的厂家表示。无独有偶,另外一位生产记忆布的厂家也深有体会:“现在我们周边的厂家很多都降低了开机率,倒不是因为工人的原因,工人现在基本都到了,除了湖北的,主要原因还是现在原料的情况不明朗,

我们的坯布已经贬值了,而且我们最近也买不到低价的原料,跟我们合作的那位业务员居然不卖,我想是涤丝跌得太狠了,想看看后面会不会涨一点再卖。”


一位在江西开厂的纺织老板表示目前不敢再提高开工率,怕生产一米亏一米。“今年开年后就没有接到订单,目前我只想将库存快点清掉,不敢多生产,因为疫情全球蔓延,订单缺失,库存堆积很容易造成库存贬值,资金积压。”

对比近年的开机负荷,2020年后复工一个月开工明显偏低,据中国绸都网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盛泽地区开工恢复至7-8成;长兴地区恢复至6-7成左右;萧绍地区偏低,在6成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工上升缓慢。

订单迟迟不下,仓库堆不下了!


产能过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特别是常规品种,每家厂都有一定量的库存。在无订单可做的情况下,厂家都会选择生产常规的坯布,这势必会导致常规坯布的库存更加泛滥,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突出。

上述那位生产记忆布的老板愁得摇摇头说道:“目前我们常规品种基本都有10来万米的库存,仓库已经爆了,现在堆到自己家去了,接下去如果订单再不来,只能降低点开机率。虽然现在正处金三旺季,但是已经感觉是淡季了。开年那一波行情正在慢慢消退,客户迟迟不下单,真的太难了。”

据中国绸都网监测的样本企业数据显示,目前织造厂家库存在38天左右,去库存缓慢。此外,由于国外疫情的爆发,外贸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也导致外贸单数量急剧减少,厂家的生产积极性更是受到打压。“生产了也卖不出去,即使卖了也很容易亏本,放假也不现实,人工、房租、水电都在那摆着,只能少做点。”

布老板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在高库存、低需求的情况下,纺织老板普遍会面临着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仓库中的坯布已经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可人工工资、水电、租金等都要靠现金支付,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将坯布变现,除非家大业大的,资金没有压力,否则企业就会支撑不住,足够的现金才能保证企业良性运转。

基于以上的考虑,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单子,即使客户压价、接了是亏的,但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一是为了稳定客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生意都不是做一回的,二是为了将库存变现,缓解资金压力。可以预想到,接下去,市场上又会充斥着低价抛货、减产的声音。因此,这个时候选择减产,降低开机率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后市压力不小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厂家就会考虑减产、放假,在去年7、8月份就有很多织厂、染厂放起了高温假,但是今年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提前,在接下去的订单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很多厂家都会考虑减产甚至放假。

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外服装需求都下降了,服装厂不做衣服了,采购商不买面料了,织造厂不买原料了,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着库存高企的问题,印染企业也将面料后期生产单量收缩。

但也有厂家对后市看好:“只要国外的疫情控制住了,中美贸易也有了实质性的好转,外贸带动内贸,市场还是有希望的,还有就是希望原料能够稳住,不要再跌了。”接下去,各位老板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安排生产、调整价格、控制库存。

综合| 布工厂、中国绸都网、时代周报、印染人、化纤头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