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打造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答好“外防”考题

截至3月15日24时,我市连续34天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4例已全部出院。对于一个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强市而言,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全市共有流动人口38.3万人,与春节前流动人口在册登记数相比,返回率达70.9%,流动人口总数居台州首位。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如何做好“外防”工作,是我市在疫情防控“后半场”所面对的重大考验。

“我们通过有重点地建立流动人口集散中心,打造‘输入、居住、务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精密智控机制,助力实现‘两手硬、两战赢’。”市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再荣说。

主动服务,严把“小门”

“有了证我就可以去租房子、找工作了。”3月12日,在位于大溪镇河滨路的返工返乡人员分流集散中心,来自四川的小刘刚下车便拉着行李来到了这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核查手续,他终于拿到了通行证。

大溪镇是我市的工业强镇,也是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大镇。2019年,该镇外来人口达到8.43万人。受疫情影响,大溪镇被列为台州市疫情防控重点镇,防疫任务重,招工难度大。

如何通过有效的防控手段,让外来务工人员顺利有序到辖区入住、返工?2月20日,大溪镇将关口前移,建立返工返乡人员分流集散中心,通过对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现场测温、“台州健康码”检查、身份登记、移动轨迹查询、背景调查、居住登记等程序进行核查,核查无异常后,方可发放通行证,准许进入。

“集散中心是外来务工人员到大溪后的第一站。”大溪镇返工返乡人员分流集散中心副指挥陈祥标说,如检查中有发现异常人员,将要求其进入复查点,再次审核,确保万无一失。

记者了解到,在办理通行证时,大溪镇还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对于已经找到工作和住房的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发放正式通行证,对于既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找到住房的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发放临时通行证,待其找到住房后在居住地所在村居进行换证。”陈祥标说。

在松门镇,同样建有返工返乡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外来务工人员经检查符合办证条件后,才能拿到健康通行证。

据了解,全市共有6个流动人口集中的镇(街道)建立了分流集散中心,依托数字技术,系统开展“一站式”核查服务,数据信息同步推送至村级旅馆式总台,确保甄别管住重点人、有序放开健康人,严把返温外来人口的防疫“小门”,最大限度保障健康务工人员畅通入温、快速到岗。

应租尽租,闭环管理

进得来,住的问题紧随而至。出租房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

“有政府筛选把关,我们企业更省心、更放心。”近日,市九洲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丽慧特别高兴,通过泽国镇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顺利租到了一幢满意的房子,安顿从外地返回的员工。

陈丽慧说,通过这样集中租用方式,更加便于他们管理员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前员工自行租房,下班后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干了什么。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选了楼长,每天都会安排人员去做房屋消毒等防疫工作,每周检查卫生、安全隐患等情况,还有网格员帮我们一起管理。”

不仅仅是温岭市九洲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我市已有多家企业通过政府服务,租住到满意的房子作为员工宿舍。

早在企业复工复产之前,我市就开始着手出租房屋的梳理工作,要求居住出租房屋在安全、卫生验收合格的前提下,做到应租尽租。各镇(街道)积极整合辖区出租房资源,对接复工复产企业,为企业和房东牵线,方便企业集中租住、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7万间出租房开放租赁,其中企业员工租赁达4.18万间。

同时,我市每周还组织镇(街道)机关干部、辖区民警、全科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对企业、居住出租房屋以及所有涉及流动人口居住、工作的场所进行大巡查,确保不漏一人。

“以房管人,不仅解决了返岗人员的住房问题,还能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外来人员‘从房间到车间’的闭环监管。”郑再荣说,真正做到了人员进得来,住得下,也能管得牢。

城东街道更是借助“房东积分制”,对不主动履行职责的房东,在年底村集体经济福利中予以扣减,压实房东主体责任。

此外,我市各派出所加大对村居居住流动人口的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未登记的流动人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台州市居住出租房屋安全管理规定》,对房东进行200元/次罚款。对不主动报送员工信息或虚报信息的企业,处以2000元以内的罚款,严重者关停。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罚房东57人、企业23家,关停企业3家。

优化服务,保障就业

“没想到来温岭一下车就找到工作了,工资每月有6000元呢。”来自四川的周先生已经在市亿泰塑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说起这份新工作,他乐得合不拢嘴。

从2月19日开始,市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包吃包住包找工作的“三包”工作机制,在温岭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等地设立温岭外来人员就业服务站,现场推介利欧集团、新界泵业、中马传动等多家企业需求信息,为来温务工者送上了众多岗位。

“若求职者未在现场找到心仪的工作,可第一时间找服务站工作人员登记,经健康检测没有问题者,便有专车前来接至定点酒店,提供最长三天的免费食宿。同时,由特派求职服务专员及时收集、梳理求职意向,通过人才网大数据推送至关联企业匹配,对接供需双方,力求在三天内实现就业。”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晞介绍。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以往线下招聘模式暂时无法集中、密集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求职心态更为急切。“云招聘”模式在各镇(街道)陆续推开。

新河镇深入企业了解招工需求,在“温岭新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打通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障碍。

大溪镇总工会则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出招工“云平台”。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手机扫码,进入“大溪镇总工会管理系统”小程序,随时随地查看各家企业的招聘信息。

目前,在该平台上招工的企业超过300家,涵盖泵与电机、鞋业、注塑、三产服务等各行各业,超过1万个岗位虚席以待。“我们只要提供信息,镇总工会核实后就会帮我们发布,这几天,打电话来咨询的求职者络绎不绝。”台州一休鞋业行政副总史清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