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魔鬼|这部豆瓣8.6高分电影哪些细节感动到你

《谁先爱上他的》是徐誉庭与许智彦联合执导的一部电影。在2018年一奖项奖中,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奖。导演徐誉庭之前是金牌编剧,《谁先爱上他的》是她的大荧幕导演处女作。

原本悲情的“同妻”题材,被导演拍得轻松有趣、笑料百出。2018年获金马奖8项提名,目前豆瓣评分8.6分。这部电影的诞生非常不容易,开始的几版剪完之后,不断被前辈及点评观众批评,后经过反复修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4版。

故事在三个人之间展开:刘三莲、宋正远及高裕杰。刘三莲、宋正远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有一上初中的男孩。宋正远是个大学教授,有着稳定的收入。但宋正远其实是个同性者,他心底真爱的是高裕杰。在得知自己患癌后,他离家出走,选择回到高裕杰身边。他临去世时,把保险金受益人写改为高裕杰,故事冲突由此开始展开。

该影片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入手,以轻喜剧展现情节,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思考。

该影片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其细节的打造上,以细节体现人物情感,以情动人。下面我就从影片的一些细节演绎来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

01魔鬼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永远都不过时

“魔鬼在细节”这句话是20世纪世界最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总结他成功经验时的高度概括,意思就是强调了细节的极度重要性: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就像魔鬼一般。

密斯.凡.德罗认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德罗的工作有多细,他设计的剧院竣工后,他都要亲自去调试每一把座椅,以使每一名观众都能得到最好的音乐效果。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9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点火,但没几分钟一股黑色烟雾从发动机右侧尾部喷出,仅仅持续了约2秒——“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

事后,美国政府专门成立的调查委员会调查此事,最终查明,此次事故的原因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部件--O型橡胶圈。由于当时发射过程中气温过低,橡胶造的O型圈失去了弹性,因而造成原本应该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没有密封好,导致内部高压高热气体的泄漏,进而引起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在高空解体。

以上事例说明,在一项工作中,必须要注意到方方面面,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因此大的事故,导致整件事情的失败。也就是你辛辛苦苦做了无数的准备,付出了无数汗水,却因为一个方面的不足导致失败,所以,“魔鬼在细节”,细节上的不足,导致魔鬼的降临。

而在影片《谁先爱上他的》剪辑前期,导演没有注意影片的故事连续性及故事本身的讲述上,只片面在意镜头的选择,导致影片的故事型很差,没有观赏性。

02高裕杰的细腻自然表演:精心打造的细节,准确表达出动作背后人物的深情厚谊;这正是导演想要传达的第一层情感

导演很细腻,很多感情藏在细节里。通过精彩对话与微小动作的细致表达刻画人物,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1)一件衣服

影片中有一个藏得更深的细节:一件衣服。

宋呈希在高裕杰家醒来的第一个早晨,出门前,他走过去看睡着的阿杰:阿杰怀里搂着一件衣服,桌子上是各种药瓶、棉签,边上还有一个没用完的输液袋,屋子里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

这件衣服多次在影片中出现。

一个回忆的镜头里,阿杰醉酒在街边晃荡,穿着这件衣服的宋正远站在一边陪他。“很多个一万年”后,宋正远又出现了。他终于出现在阿杰面前,那天他又穿的是这件外套。

当他卧病住院,阿杰每天去给他送早餐时,这件衣服就盖在他身上。他们一起去远远地看宋正远在校的儿子是,在摩托车上时,宋正远也是穿的这件衣服。阿杰每天搂着衣服入睡和醒来。

影片中的阿杰好像还是跟以前一样,忙忙碌碌排舞台剧,大声说话,一点也不悲伤。但透过宋呈希的视角,我们知道随时出现的回忆和现实交织的片段,让我们理解了他们的感情,在这样一些日常琐碎的细节里,感受到阿杰对宋正远的爱和怀念。阿杰的玩世不恭,其实是掩饰内心的巨大不舍。

(2)台词“一万年”等打动人心,感人细节也体现在一些动作的设计上

在宋呈希与高裕杰聊天时,宋呈希说:“只有你一个人不痛苦”,阿杰也布辩解,接话道:“好像是哦”。似乎一点也不愤怒,没有痛苦,他问宋呈希:“你数学很好,你知道一万年是多久吗?”宋呈希回答:“一万年就是,一万年了啊”,高裕杰回答说::“一万年就是,当一个人离开你后…的每一天”。

这个细节再次打动了所有观众,并且被大家评为影片最大的泪点之一,台词“一万年”也作为表达着男主人公真正情感的一句话,被大家喜欢。

他没有痛苦抱怨,只有吊儿郎当,但他的玩世不恭,其实是掩饰内心的巨大痛苦及不舍。

影片中阿杰与宋相处的镜头并不多,但几个很少的细节足以让人震撼。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宋正远重新回到自己身边时,阿杰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兴奋,没有观众期盼中的相拥,而是狠狠的一个耳光。

其实,这个狠狠的耳光中,藏着阿杰多年的思念,代表了阿杰被放弃时的无奈与失落,也藏着他失而复得的巨大激动,隐含着阿杰多年无法言说的心酸,也有无法表达的幸福。

03刘三莲的爆发式演绎:感情自然投入的一举一动,充分表达出歇斯底里背后人物的无奈及不舍;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的另外一层情感

(1) 刘三莲的歇斯底里表像

影片中的女主角刘三莲一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泼妇形象。她带着孩子,不顾形象,大声地拍打着阿杰的家门。因为一直没有人开门,刘三莲就开始用脚蹬,同时更狠地咒骂着。

每次刘三莲和儿子说话的时候,都是吼着说,从来没有好好地说话。一开口就是:“你什么事都没有,就学习一件事还办不好?你给我丢人!我把你的东西全给你丢了!你对得起我吗?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谁呀?”这些负面的东西。

因为刘三莲的这些表现,他儿子一点都不想跟她在一起,不喜欢和她说话,不喜欢她逼着吃一些素菜。甚至他的儿子宁可住在敌人家里,也不回自己家。

影片通过她的歇斯底里来对比她内心的无奈与烦躁,通过刘三莲与心理师的对话,我们才渐渐了解了刘三莲的内心。多少年来,面对丈夫的冰冷,她的痛苦无处发泄,没有人给出答案,没有人给出解释。刘三莲一直想得到的答案:丈夫到底有没有爱过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

“一点点”的小小请求,要求再不能那么低了,但丈夫如果有“一点点”的爱的话,也包含了对刘三莲付出的肯定,因此她希望获得最基本的尊重。

心理师说,这是“无能为力”。一个词,准确表达了刘三莲的现状与当下心理,她的歇斯底里与深切期望,形成鲜明对比,很好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痛苦、无助。

(2)刘三莲的“一点点”,真正的心理需求

影片中,刘三莲的一个细微动作打动观众。

面对咨询师,她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又满怀期待地伸出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点点的小小缝隙,原来她仅仅为得到哪怕一点点的肯定。从这个小动作,观众深深理解了影片中的刘三莲,知道了她期待的感情和应得的肯定。

小小的动作表达了她低低的诉求,承载了她满身心的期望。故事通过刘三莲这个入微的动作,细致准确地刻画出这个人物内心的痛苦、无助。

这个小小动作也揭示出此类人物进退两难尴尬的处境,而这个细节表达的满屏委屈也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她的脸直面镜头,眼睁睁地看着每个人,似乎在向所有人发问:我为什么是这个命?!一段悲伤到骨子里的教科书表演,让你哭着看的同时,必须去想:为什么?

整部影片让你觉得,都是普通人,都很可怜,值得同情。想到这些,你会觉得矛盾,许多事情原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原来是有这么多角度可以解读的。

写在最后:

高裕杰“一万年是什么”的震撼台词、爱人归来时的耳光、刘三莲的“一点点”小小要求……一个个小细节,让观众泪崩,也一次次把剧情推向一个个高潮。

导演徐誉庭说:“我们花100分钟讲了一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原谅: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原谅,但是从那一天开始,你变得比之前更加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