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后第一个因贪腐被枪毙的县委书记(组图)

中国少年特战兵训练营特别推荐:

开放后第一个因贪腐被枪毙的县委书记

王仲在法庭上接受审判

广东海丰,改革开放初期曾经走私肆虐,时任县委书记王仲利用职权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总额达6.9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位普通干部100年的工资收入,令人触目惊心。1983年1月18日,王仲被依法判处死刑,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腐被枪毙的县委书记。

王仲的腐败行为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古老的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一阵阵新风扑面而来的同时,也有不少的“苍蝇”“蚊子”飞了进来,这些“害虫”立即叮到了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身上,金钱诱惑着他们滥用手中的权力,鼓噪着他们隐匿在内心深处的欲望。

海丰县与港澳海上交通方便,多数居民在港澳都有亲戚。为了能够早日去香港探亲,1979年秋,当地一位广播员给王仲家送了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很快他就如愿以偿;不久后,一名教师又送给王仲一台彩电和一台收录机,该教师一家五口赴港的要求亦顺利获批。当时,海丰县打击走私贩私斗争正处于高峰期,被查获的私货在汕尾镇堆积如山,令王仲垂涎三尺。他到处“视察”堆放私货的现场,钻入各个缉私货物仓库,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把大量缉私物资攫为己有。1979年下半年至1981年8月,王仲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的总金额达6.9万元,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抓捕王仲

王仲的不法行为在海丰县影响恶劣:沿海猖獗一时的走私活动得不到有效制止,一批干部被腐蚀,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瘫痪,一些缉私人员执法犯法、监守自盗。海丰县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私货市场,甚至有人讥讽地将海丰喻为“远东的国际市场”。

对此,群众纷纷写信检举揭发,上级机关也派人调查。1980年3月中旬,王仲的罪行败露。作为海丰县的一把手,王仲的不法行为影响恶劣。沿海走私活动猖獗一时,一批干部被腐蚀,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瘫痪,一些缉私工作人员执法犯法、监守自盗。海丰县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走私货物交易市场。

海丰的乱象是当时沿海地区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全国范围内,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等严重犯罪活动明显增多,在少数地区、少数人员中还相当猖獗。这些犯罪活动往往是由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的少数人员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相勾结进行的,有的还打着国家或集体的幌子,有的甚至受到某些领导干部的支持。对这些领导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纷纷写信检举揭发。

王仲的罪行暴露之后,受到时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的极大关注,他多次听取案情汇报,先后派出100多人次的工作组调查此案,他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一个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王仲起到非常坏的作用,如果不依照党纪国法惩处,对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及改革开放都是不利的。

主流媒体在显著位置进行报道

1981年底,中央纪委信访室上报的信访简报《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引起了中央纪委领导同志的关注。据时任陈云秘书的朱佳木回忆,“那次他脸憋得通红,情绪很激动,说话的时候拍了桌子,他对一些同志有这个顾虑、那个顾虑很不满意。他说怕这怕那,就是不怕wang党wang国。他说要这样搞下去,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要亡党。”1982年元旦刚过,陈云就将这份简报批给了其他中央领导,并指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杀几个、判刑几个,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几位政治局常委同志看到陈云的这个批示后都表示赞同。邓小平还在陈云批语中“并且登报”前面加上了“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八个字。198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共中央书记处随即召开全国电话会议,对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