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建筑群

项目名称: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建筑群

工程内容:实景照片

设计公司:地方工作室

设计师:魏春雨

项目规模:29012.1平方米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位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总用地18.96h㎡。场地北临湖南大学老校区,东倚天马山,往西隔麓山南路与岳麓山相望,南面为阜埠河路和天马学生公寓,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浓厚。校区规划建设肇始于2003年,其后历尽波折,到2016年方得以全部建成。新校区毗邻老校区,是它的延伸、扩展和补充。设计整体引入群构的思想,按照学科属性进行组织,建构出相应的秩序和逻辑,保证了功能使用的高效和便捷,如将物理楼、微电楼和数学楼整合为一个群组。与此同时,在大的分区原则下,设计也注重不同学科的交流融合,如将艺术设计学院和软件学院置入到一栋楼内,以期产生跨学科思想碰撞的灵感火花。近些年来地方工作室研究了湖南传统民居吊脚楼、风雨桥、晒楼、吞口屋、天井等形式,剥离外在语汇显现特征,提炼和还原出各种基本空间类型,成为指导设计的原型语言并通过一定的转化衍生在实践(包括在湖南大学原有校区的设计)中大量运用。


研究生院楼采用了院落、天井、台地、狭缝等地域空间类型对两万平方米的庞大体量在不同向度进行切割和镂空,消解了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迫,并被塑形成为了一个实体组合感强烈的建筑“雕塑”和内部充满着空隙的呼吸体,这也与湖南大学的建筑原点——岳麓书院的各种空间形态衍生呼应,由此有效地应对了该地点的历史文化、气候环境以及场地特征等各种复杂的制约条件。在形态处理上,设计不过多着墨于单体的形构特异性和自身属性的强力彰显,谨防校区成为个性化建筑的杂烩拼盘。通过采用单元衍生的构成策略,在各单体之间以及单体各部位之间形成对位、呼应、相似、穿插的关系,保证了它们在尺度上的协调和形态上的划一,加之以外墙对水刷石材料的纯粹使用,让各个建筑集聚为整体。通过对形体连接、抬升、挤压、切割、退进的操作,留出了基座、平台、院落、廊桥、巷道、天井等空间。这些空间散布各处,成了促进人际交流和激发更多创意的场所,它们突破本有的功能定义,形成了新的意义延伸。另一方面,这些空间同时产生了阴影区和风道,也是对本土地域气候的一种积极回应。


设计希望建构一个与城市关系若即若离、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所。新校园应是修心的道场,有着自己的风骨,我们刻意塑造出如契里柯“形而上”作品的气氛——画面静寂而悠远,房屋封闭而光影浓烈。墙面采用水刷石材料有着历史文化传承的考量——老校区充满着使用这种材料的新旧建筑,但更多的是对石子自身特有属性对塑造氛围所起作用的认识。上墙的天然卵石子是从湘江中淘出,并经过人力的多次筛选而来的。如果仔细辨识,可以发现每颗石子形状各有不同,颜色在同一色系下也千差万别,石子之间甚至可以看到嵌入的贝壳、生物残骸和沙砾等杂质。这无数差异化的微表情在光线的沐浴下显现成一种浓烈的暖调,强化了建筑的棱角和体块,弥散在校园的场所中,人们都被笼罩其中,还原了契里柯的画意。群构的理念中暗含了地景的思想。各个建筑本体与大地、山体之间是一种彼此嵌入的关系。建筑从大地中生长,大地是建筑的延展,由此消弭了建筑与景观的清晰分界,形成了一种原始粗犷的审美意义。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形体解析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研究生院草图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游泳馆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游泳馆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游泳馆形体解析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理工楼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理工楼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理工楼形体解析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理工楼推导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理工楼推导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建筑群模型

湖南大学天马新校区建筑群总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