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女儿没手机上网课吞药自杀:没钱,真的就不要选择生二胎了

导语

前段时间,一则“贫困户家的女儿,没手机上网课吞药自杀”的新闻上了热搜。

这是来自河南邓州的一位初三女生,在自己家中选择了服药自杀。幸运的是,她被及时发现并且送到医院抢救,暂时脱离了危险。后来的采访过程中,这位女生自杀的原因很多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没有手机不能上网课。

说实话开心爸爸也有点不能理解,不就是上个网课吗,随便一个手机不就行了。再说了一次两次的缺课也不是什么大事,哪里值得自杀啊!和开心爸爸有同样感觉的网友很多:

什么年代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手机的人吗?

这孩子也太矫情了吧,没手机就没吧,还值得为这件事情自杀?

不能上网课,就要自杀,这得多么强烈的学习欲望啊!

不就是一个手机吗?比人命都重要吗?

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把自己看的比一部手机都轻。

可以看出来大家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没有手机这件事情上。

在很多网友看来,手机就像是我们平时吃的饭喝的水,甚至像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是无孔不入缺一不可了,没有手机简直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光我们印象是这样,数据上也是这么显示的。

开心爸爸专门查阅了相关数据,我国2019年全面的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16.01亿户,结合我国刚刚够14亿的人口,整体上手机的普及率在114.7部/百人。如果再除去12岁以下的孩子们,人均两部手机都是可以轻松达到的目标。

都已经人均两部了,居然还有没有手机的人?

答案是肯定的。

确实是还有没有手机的人,而且这些人还真的不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关于人均消费的冷知识,上面说道:我国14亿人中,有10亿人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有5亿人没用过马桶,有80%左右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也有很多人到现在也没用过手机。

就像是新闻中的这个女生的家庭,她爸爸是个残疾人,挣钱很困难,买一个手机都已经快压得他出不上气了。她们家有三个孩子,唯一的手机需要三个孩子轮流用,每次轮到这个女生的时候,网课都已经讲完了。事发当天,女生所在的学校要出考题了,自己却迟迟拿不到手机,再结合之前自己的一些经历,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她终于受不了了。

其实看到这里,开心爸爸更想说的是,家庭都已经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生三个孩子呢?如果这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话,是不是这场悲剧就能够避免了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真的、理智的来看待一下这个问题:没钱的家庭还要不要选择生二胎呢?

二胎在我国向来都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

从国家的全面二胎政策施行至今,始终是争议不断。

支持的人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生二胎,同时也圆了自己“给孩子找个伴”或者“儿女双全”的梦想;反对的人呢,看上去理由会更加充足一些。比如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无底洞,生了二胎无疑会影响老大的教育支出;比如多一个孩子的话,会严重的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再比如,多一个孩子的话,爸爸妈妈是不是有足够的精力,来兼顾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来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其实,争论对争论,到底要不要生不生二胎,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但是开心爸爸想说的是,生二胎,真的不是很多人嘴里面说的那样“不就是加双筷子的事情吗?”“一个孩子也是养,两个孩子也是养”。事实上,生二胎不管是对于爸爸妈妈,还是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做不好,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准备生二胎的爸爸妈妈们来说,还是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时间准备

生二胎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了。

很多二胎家庭,老大的年纪并不大,不是上幼儿园就是在上小学。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老大的学习生活还是需要爸爸妈妈操心的,特别是写作业这一环,可以说要是爸爸妈妈不专门抽时间陪伴着,光靠孩子的自觉性真的只能是害了孩子。

在这种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再生一个老二的话,时间上还能不能周转过来呢?

众所周知,一个小宝贝从刚出生到2岁的这段时间内,对妈妈的需求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候,特别是1岁之前,宝宝几乎是全天需要和妈妈在一起,这一年内,妈妈还能抽出时间来关注老大的心理健康,以及辅导功课作业吗?或者说,这一年内,光是靠爸爸,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老大的功课辅导,以及心理调节这个任务吗?

做不好的话,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大家都忙着照顾老二,老大就处于没人看管的状态。这样一来,老大不管是身心发展,还是学习进成绩都会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别说老大不满意了,就算是爸爸妈妈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比如因为爸爸妈妈太过于关注老二,不自觉的忽略了老大的心理需求,从而让老大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是得不偿失的。

精力准备

其次爸爸妈妈们需要考虑的,就是精力的问题了。

对于妈妈们来说,生二胎的时候普遍已经是年纪比较大了,很多妈妈们都已经是高龄产妇了。选择生二胎,无论是产检,坐月子还是后期的照顾宝宝,对妈妈们来说都是需要付出比年轻时更多精力的。

比如坐月子的时候,对于年轻妈妈们来说,就算是昼夜颠倒了,但因为她们还年轻,睡一觉精力就又补充回来了,而对于高龄妈妈们来说,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平时别说是昼夜颠倒了,就算是稍微熬一下夜,晚上睡得晚一些,第二天的黑眼圈就会“经久不散”,而宝宝的需求又是随时随地的,这样一来,妈妈们可以说是时刻处在一个极度疲惫的状态下。

这样的话,她们还会不会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好老二,还会不会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到老大。

对于爸爸们来说也是这样,除了照顾老二还需要照顾老大,两头都重要两头都要忙的生活,精力是不是能够跟得上呢?

经济准备

当然,生二胎对爸爸妈妈来说,经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都说小宝宝就是一个“四脚吞金兽”,就是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了不断花钱的过程。如果妈妈的母乳不够,买奶粉就是一项不小的支出;宝宝的纸尿裤以及衣服,也是一项很大的费用;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辅食以及玩具,真的能让一个家庭瞬间变的入不敷出了。

当然有人会说,老二可以用老大的衣服和玩具啊!就算是这样,奶粉纸尿裤和辅食加起来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了。这还是宝宝小的时候,长大了就更是这样了。

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便宜,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爸爸妈妈们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盲目的生二胎的话,很有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到被动的状态。而且还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家庭的和谐,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必要的阴影。

总的来说,生二胎前最好还是有足够的钱,这样爸爸妈妈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才能看到老大的需求看到老大的成长,才不会让老大因此产生心理阴影;有足够的钱,爸爸妈妈才能从琐事中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两个孩子的成长,以及需求;有足够的钱,才能够给两个孩子更好一些的童年生活。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

没钱,还会给孩子带来这些弊端

甚至,没钱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影响。

比如卑微的性格

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哭穷。

什么“我们没钱,这个东西就不要再买了吧”,“这个玩具我们能吃好多东西呢”等等等等,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觉得这样说,既可以让孩子明白家庭的实际情况,把现在的这种贫困作为日后奋斗的动力,又可以让孩子变得懂事一些。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不给孩子买一些昂贵的衣服玩具,不带孩子去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年少时吃穿用度的好坏对于孩子三观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真正能影响他们价值观的,还是爸爸妈妈的态度,在花钱这件事情的态度。

一味的在孩子面前哭穷,时间长了,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会像一个枷锁一样紧紧地缠着他们。特别是在孩子还小无力改变家庭环境的年纪,这种过分的哭穷,只能是让孩子觉得过度的不安,过度的没有安全感,过度的小心谨慎。

甚至这种感觉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在同学中间,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划分成低人一等的位置。因为没钱,因为没有共同的话题,因为没有足够炫耀的东西,就算是在日常的社交中,他们也会变得小心翼翼,敏感又脆弱。而这种性格,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

比如会加强孩子对金钱的渴望

正所谓“越是缺少什么,长大后就会越拼命的去追求什么”,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的。

年少的时候,对于金钱的渴望,对于新衣服新玩具的渴望,对于好吃好玩的渴望,都会变成孩子长大后心中刺。而且越是年少时缺钱的孩子,长大后对金钱的渴望,或者对有钱这件事的执念就会越深。具体的体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分追求金钱了。

而且小时候的愿望一直都没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这些愿望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可能会过分追求奢侈品,或者过分攀比。其实这些行为更多的都是用来填补年少时内心的匮乏感。

所以说,没钱的话,确实是会影响孩子的,包括孩子的价值观,包括孩子的性格。

所以,生不生二胎真的需要量力而行

很多爸爸妈妈都说,自己之所以会选择生二胎,因为他们本身就爱孩子,喜欢孩子陪伴在自己身边的那种感觉。但是生孩子真的不应该是想生就生,“父母之爱孩子,就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爱孩子,是为他们想好了以后的生活,能够给他们一个相对较好的童年。

所以,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

就算是爱孩子,也应该想清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决定;

就算是想要养儿防老,也应该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把孩子养好了;

就算是想给孩子个伴,也应该想清楚自己能不能让两个孩子和谐共处。

也只有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才能避免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些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