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孤鹰王杰》②︱童年的快乐与孤独



01

童星生涯


1962年10月20日,王杰出生于中国台湾,由于父母希望王杰长大以后能够有一番大的作为,所以为其取名王大为。王杰的父亲王侠、母亲许玉均都是影视演员,为了更好的发展,在王杰三岁那年王侠举家迁往香港定居。

王杰全家在香港定居以后,父亲王侠与母亲许玉均都加盟当时的娱乐大亨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公司做影视演员。父母常年在邵氏电影公司拍戏,小王杰也就经常被带到片场。所以,小王杰的幼年基本上就是在邵氏电影公司的拍摄片场长大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一来二去的,小王杰也就有了在片场客串一些儿童角色之类的机会。因此王杰3岁时就出演了他人生中第一部电影,曾在电影《鬼太监》中和父亲王侠同台演出,其后陆续参演过《欲潮》《我在恋爱》《杀绝》《洪熙官》等多部电影。

王杰的幼年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童星”。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为其以后涉足舞台与电影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02

父母离异


王杰的幼年虽然在邵氏电影片场长大,但也算是在父母的身边,有亲人的陪伴,应该是快乐而满足的。但是由于王侠是邵氏电影公司的一名武打演员,脾气稍显暴躁,常常因为王杰年少调皮,大发雷霆,一有不对就对王杰棍棒相加,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把王杰吊起来用皮带抽打。王杰成名接受访谈时,提起这段经历,还是觉得对自己以后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王杰幼年时就成为邵氏电影公司的一名小童星,还以此给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在王杰眼中,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喜欢自己。但这样的生活其实并不算太坏,毕竟还有父母亲人常伴身边。话说那个年代的孩子,有谁不是在父母的棍棒中长大的呢。在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年代,偶尔遭遇父母的冷落也算正常。

但是,糟糕的是这样不好不坏的生活也最终难以维持下去。父母因为感情问题,常常吵架,终于在王杰12岁那年,父母办理离婚手续。父母离婚后,哥哥,姐姐,妹妹都被父母分别带走了,唯有王杰被送到寄宿学校香港三育书院,离异后的父母对王杰不闻不问,甚至没有替他缴纳学费。1977年回台湾发展的王父,最终把王杰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了香港。王杰靠勤工俭学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才勉强将学业继续下去。


03

童年无知,结缘音乐


父母离异,年少无知的王杰当时并不能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幼稚的小男孩,他甚至一度很高兴父母离异,因为这样再也不会害怕父亲来打他了。哪怕从那以后,王杰就靠着课余时间给学校做工、或者继续为邵氏公司做一做替身来维持学业和生活,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的处境。

正就是在这个时期,王杰在寄宿学校开始慢慢学习音乐,期间得到了一位罗马利亚音乐老师的指导,也是从这个时候王杰就与音乐就结下了难解之缘。

由于年少幼稚和音乐的陪伴,开始并没有让王杰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直到学校举办的一次联谊会,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来看望自己的孩子,还给孩子们带来各种好吃的,而唯独王杰没人理睬,什么都没有,他才明白父母离异对他来说是怎样一回事。再后来,王杰所在的学校和一个孤儿院联谊,王杰忽然意识到自己和孤儿没有什么分别。那是,年仅十四岁的王杰,用自己孤独无依的心情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娃娃在哭了》,许多年之后再次重听这首歌曲,依然能够感受到王杰当时那种内心的孤苦之情。王杰成名后,把这首歌重新编曲收入专辑之中,并在2010年演唱会演唱过,引起无数人的强烈共鸣。

娃娃在哭呀

妈妈不在旁

娃娃到处寻找

找也找不到

我的妈妈

悄悄走了

为何把我留下

最简单质朴的歌词,却蕴含着对母爱父爱最真切的渴望。

王杰父母离异,对其童年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许浪子并非天生就是浪子,孤独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王杰而言,童年时的经历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与人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