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各类人才“各显神通”共战疫情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省“千人计划”培养拔尖人才、大柴旦兴华锂盐总工程师孟庆芬结合专业知识,主动开办疫情防控知识讲座、疫情防控卫生宣讲。

茫崖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曙光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与经验丰富、医术精良的副高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入驻各企业,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

海西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领衔人、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秀兰和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格尔木市一中教师王海花,主动面向全州各族群众开通“疫情防控进行时”心理援助热线,并带领工作室优秀成员下沉到德令哈、格尔木市相关街道、小区,零距离为隔离时间较长的家庭无偿提供心理辅导,稳定居民情绪、减缓人们压力。

凡一切为民为国之举,他们都尽心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各领域专家人才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医护人才个个勇于担当,用他们精湛的医术、专业的力量、高尚的医德服务防疫工作,全州医务系统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网络课程,组织医院、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分层分类举办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等专项培训,海西州600余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100余人组成援鄂医疗救护预备队随时待命赴武汉医疗援助。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海西州医护人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青年人才个个争做急先锋,全州1349个团组织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报到,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主动请缨,立刻投身抗“疫”一线,成立道口防疫、社区防控、火线增援、在线抗‘疫’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在格尔木市,青年们身着“红马甲”、身背大型喷雾器或手持小型家用喷雾器,深入重点街区、商铺消毒,用实际行动展现海西青年人才的使命担当。

在德令哈市,正和天然气有限公司全体青年干部向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市林草局、市红十字会捐资捐物,彰显着企业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乌兰县,青年们积极协助茶卡疫情防控检测站疫情防控,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筑牢海西“东大门”的屏障;在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通过手抄报、绘画、写信、录制视频等“百变”方式,为抗击疫情助力、为中国加油,充分展现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

在村社,广大青年人才通过喇叭广播、悬挂条幅、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对疫情防控大力度、全方位宣传,引导群众科学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文艺界,文艺人才变身宣传员,集中打造以理论辅导、事迹报告、热点访谈、文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海西微宣讲”平台,率先用蒙、藏、汉三种语言开展网上疫情防控、科学防控宣讲,创作快板、小调、“花儿”等为题材的《加油、加油、再加油》等文艺作品。

省“千人计划”培养领军人才、海西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东主才让精心创作《武汉,加油》——海西·武汉短视频和抗击疫情MV歌曲《大爱驻人间》《火线党支部》《慈爱暖人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防疫知识音频、微动画、访谈节目。

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贤孝、青海平弦、三句半等曲艺,“花儿”、秦腔等地方戏唱词、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文艺工作者以无私无畏,鼓舞全州人民的士气,传递人间真情。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努力。在农牧区,“土专家”“田秀才”利用对当地熟知的环境、熟悉的风土人情等优势,在重要路段、各村入口、小区门口、各校门口等地设置检查点、登记处,24小时对过往车辆及人员登记检查,切实做好返乡人员的排查、登记和随访工作,对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待疫情这个“敌人”的勇气,更是体现了全州各行各界共同携手,甘愿服务于人民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