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法院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 实现执行“一键立案”

执行立案更智能啦

当法院工作有了

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加持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其中

涉及到哪些

“高大上”的技术

一个案件为您揭晓

案情回顾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被告经法院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内容为:被告于2020年2月29日一次性给付原告货款2000元。法院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征求原被告双方意见,确认如被告在履行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办理执行立案。2020年3月5日,被告未能履行给付义务,原告希望立即申请强制执行,在法官的悉心指导下,原告通过手机终端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键,并在智能审执衔接平台确认被告应履行的金额、填写执行申请、完成电子签名等操作,该案直接进入立案程序。法院执行立案平台通过对民事调解书的区块链验真审核后,立案成功进入执行系统。


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

2019年末,通化县法院成为吉林省法院系统首批审执衔接工作试点单位,探索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为依托,以调解结案为切入点,逐步推行审执工作自动衔接。

传统执行立案步骤包括:确认是否按期履行,核对申请执行期限,申请出具生效证明,申请执行,填写、上传当事人信息、执行申请书、执行依据等信息材料。

而在区块链智能合约嵌入调解书案件中,作为当事人需要进行的操作只有一步: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钮,即可跳过后续繁复程序直接完成执行立案,后台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自动生成执行申请书、抓取当事人信息、抓取执行依据、自动执行立案等。


本案首次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执行,不仅标志着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切实落地,更意味着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释放司法红利,巩固并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