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穿过天津的大街小巷

天津,给人的印象总是若隐若现 ,它似乎非常低调,虽然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却又不记得或不知道“它的性格”,只有当你真正来到了天津你才会知道,天津有那么多关于津味的故事和事物 。

在人们眼里,天津不像北京那样宏伟大气,也不像上海那样繁华喧嚣,更没有重庆那种火辣多姿,但却有着韵味独特的洋气雅致。

走进天津,的确看不到历史悠远的名胜古迹,也看不到巍峨壮丽的名山大川,但当我们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观看到那些底蕴厚重的洋楼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和各类非遗文化,就感受到天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



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老城厢附近的东马路上,是一条浸染着浓浓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北起老铁桥大街,南至水阁大街,两侧大约有百来家店铺,都是仿清明间小式古建筑,南北街口各建有牌楼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整条街带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古玩,字画,碑帖,民间工艺品应有尽有。



走进一家铺子,便见“艺术家”们用他们巧妙的双手,通过捏,揉,搓等动作,借助小刀、竹板等简单工具的切、刻、画摇身一变,便成了身、手、头、面等部位。顷刻间,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这样诞生了。

捏面人又称面塑,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制成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而现在的面塑,被当成了手工制品,捏面的技术被当作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这些当然也成了有意思的艺术品。



若你是从天津站前广场出来,那么眼前的这座桥便是解放桥了。要是上海的朋友来这里,应该会觉得和上海的外白渡桥长得有点像,不过更有历史年代感。

路过大沽桥,大沽桥下好多唱歌的精神小伙,不不,说错了,是精神的阿姨、叔叔,歌唱得一般,但充满了自信,经过时驻足停留几分,听一听老歌,顺便羡慕羡慕愉快的老年生活。

北安桥的晚上很欧式,海河两岸的风光也是非常好看的,桥的一边是意式风情街,桥的另一头就是和平路,这边还有一个至高点,附近某个大厦的顶层露台,那些海河全景图大多数在这里完成,这里是海河的最佳观测点之一,能拍出海河的全景及弯弯曲曲的走向。




天津有座由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瓷房子,第一眼看到时,就觉得叹为天人。

不要小看这些瓷片,其实他们全部都是古物 。这座“瓷房子”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的。

瓷房子上还有“中国梦”三个字,台阶两侧的门柱上挂着“上朝”“下朝”的金色铭牌,“上朝”为进口,“下朝”则为出口,台阶中间摆了一块雕龙画凤的汉白玉石。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

落叶飘到瓷房子的屋顶上,光影斑驳,瓷房子的瓷器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如今已一种想象不到的方式存在着。



很多人不知道天津还有一个洋货市场,虽然现在并不稀奇,但在当年还是一个稀罕事。塘沽洋货市场是华北地区首家建立的专门进行进口货交易的市场,“洋货、洋味、洋品牌”是当时的宗旨。

听说过去物资匮乏时期,许多北京人专门开车到这里购买稀罕的洋物件,不过现在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只能算是一个很大的杂货市场。但是个人觉得作为过去的一个市场来说,它的这个历史价值可能要比它卖的东西更加的有意思,其实在这看一看,逛一逛也还都挺不错的。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坐在天津之眼摩天轮上,为这一次“津津有味”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