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台湾古镇这么多,个个别具风情,值得一去

行走中国|疏远同根的台湾五大古镇

台湾这个由台湾岛和周围属岛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组成的中国地区,因过去一段国势羸弱期被迫割离而与祖国疏远,致使国人走入我国宝岛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这也就影响了大家对这片土地上古迹名胜的全面了解,今天还是依照惯例,一起去看看这里的古镇,感受一下它另类的文化古韵。

1.淡水古镇

位于台湾省北部的淡水旧称"沪尾",大陆渔民出海捕鱼时常停靠在沪尾,养护船只,修补渔网,补充淡水食物,久而久之,就把这里改称淡水了。淡水作为台湾的母亲河,因其兼具海运和河运的功能,清康熙之后这里成为大陆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门户。

为了让客居他乡的大陆移民在精神上有所依托,也为了祈求出行平安和生意发达,旅居台湾的大陆闽商对参与修建寺庙相当活跃。乾隆年间,淡水商人、船民们共同修建了一座福佑宫,供奉的是海上女神妈祖。在福佑宫的庙前广场,紧邻着淡水河岸,是当年的码头。"船只靠岸、移民登陆、货物装卸,都在码头进行,这里是淡水古镇的发祥地"。

淡水古镇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昔日也被称作东方威尼斯。在这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抗击了法国侵略者,取得了"沪尾大捷",并在此修建了沪尾炮台,如今,古炮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丛生的荒草,留下炮台门额上刘铭传亲手题写的"北门锁钥"四个大字。

每个地方古镇都至少会有一条古街道,淡水古镇也不例外,这里的有一条名叫中正路的淡水老街,全长约1公里多,道路设计以6米车道及花岗岩人行道为主要特色。街上店面林立,不论是怀旧或是现代店铺皆有,还有许多如鱼丸汤、筒仔米糕、碗粿等淡水著名的传统小吃,让人来到淡水不仅可以赏美景,还可享受众多新鲜美食。

来到这里最不可错过的地方当属沪尾炮台边上的红毛城。这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方形堡垒,也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1628年由当时占领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所兴建,后来遭到摧毁,又由荷兰人在1644年予以重建,因当地人都称荷兰人为红毛,故名红毛城。荷兰人走后,1867年又被英国政府长期租用,被当成是英国领事馆的办公地点,直到1980年才归还。


在淡水有个很多年轻人喜欢会去的地方,那就是淡江中学,这里是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母校,也是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的拍摄地。它的前身是19世纪末一个名为马偕的英国牧师为了开展宣教工作而修建的"牛津学堂",其是台湾新式教育的发祥地,为当地培养了众多现代人才。


2.恒春古镇

恒春古镇,也被称为恒春古城,旧名琅峤,位于台湾省屏东县,这里背依中央山脉的南端,东邻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南邻巴士海峡,是台湾仅存的一座二级古迹的完整古城和最为著名的风景区,也曾是电影《海角七号》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


这里曾是高山族同胞聚居的"琅峤社",清同治十三年,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钦差大臣沈葆桢督办军务,到此巡视时,发现此地未设防,考虑到此地位于台湾岛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时如春,故取名恒春,并单独设县。二战结束,台湾光复后才设恒春镇。

因为恒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着宝岛的最南端,到了清朝的光绪元年,恒春开始修筑城墙,历时四年终于建成。当年的恒春城墙,墙基的厚度达七米,还分别开设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门处建有五米多高的城楼,另外还有炮台、城垛等设施,用于士兵的守护。

而位于通往著名垦丁国家公园的县道边的古城东门,既是昔日通往屏东县满洲乡的要道,也是从太平洋上漂泊而来的船只或人员进入恒春的首先必经之处,因此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现今登上经过多次修葺的东门城楼赏古城,是一处绝佳的选择。

另外,古镇当地居民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会在东门外的平地上,举办流传百年的"抢孤、竖孤棚"的比赛活动。选手们赤手空拳攀爬到20多米高由涂满牛油原木搭建的舞台的顶端摘下灯笼或锦旗,以赢取荣誉与现金大奖,传承普渡祭祀的传统民俗,彰显忆祖怀恩的中华民风。

当然这里除了古城及文化活动外,还有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景点美食,比如被称为恒春城角头灵山的猴洞山、浓浓乡土趣味的槟榔街,以及颇有怀旧风味的特色小吃绿豆蒜等,它们也都是值得人去好好感受和品味的。

3.大溪古镇

大溪古镇位于台湾省桃园市,是台湾地区非常有名气的一个古镇,是去台湾游玩的人必去的景点。古镇沿大汉溪而建,故由此得名。

这里曾是台湾重要的内陆港口,明清时期大溪原为邻近木材及其他物资的输出门户,从台北的淡水、大稻埕、艋舺来的船只可以抵达大溪,成就了清末时期这里的繁华,也使得其成为当时台湾运输繁忙的码头,并造就了当时街道两旁洋行、茶馆、各式商号林立的市井繁荣局面。

自从日本领台之后在全岛实施市区改正计划,直到1919年政令推到大溪,规定将桃园大溪镇街道拉直拓宽,并规定该镇所有商店临街的一面必须作西洋化装饰,所以就有了今天大溪老街那种兴起于西方17-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古老建筑。

后来因桃园大圳完工,大汉溪的河运断绝,大溪的黄金岁月也随之结束。虽然河运已经不再,但如今从古镇最为著名的大溪老街的建筑中依稀可看当年的风貌。

大溪老街主要是由和平、中山、中央这三条历史街屋构成。其中和平老街是大溪镇拥有巴洛克式建筑最多的地方,保存也相对完整;而中山老街,店铺招牌几乎都有统一设计而显得极具规划感,以前多是有钱大家族、富豪文人多聚集于此而使得街道店铺装饰更加华丽,巴洛克风格和文艺气息更加浓郁。

这里平常住家主要以红砖牌楼立面搭配红砖屋,商家则以石材精雕欧洲风格的拱门梁柱和繁复华丽的浮雕图案,呈现出以巴洛克风情为主的立面牌楼;但是大溪老街牌楼的立面虽为巴洛克风情,造型却采用大量弧线,牌楼中央最高的突点——山墙,有山尖形、半圆形、圆弧形等变化,顶端的收头则有动物、植物、几何图形各种样式,十分特别。

大溪除了鲜明艺术风格的老街外,还有先总统蒋公灵寝奉厝之地的慈湖、中正公园内大溪宾馆改建的蒋公纪念堂等,如此丰富的景点难怪在大溪享誉盛名。


4.鹿港古镇

曾经罗大佑唱过一首《鹿港小镇》的歌,讲的就是鹿港古镇的故事。鹿港坐落于台湾省彰化县,位于台湾中部西海岸中心,西靠台湾海峡,东与秀水乡相邻。

因在荷兰殖民时期从这里大量输出鹿皮和鹿角而得名的河港小镇是台湾近三百年历史的一个重要古镇。这里曾有着显赫的文化历史和商业地位,"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台湾汉文化鼎盛发展的标竿,这其中的鹿指的就是鹿港。

这里在清乾隆年间,就因港阔水深,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城市。其与福建泉州晋江县的蚶江正式设口对渡后,鹿港大量汉民涌入,商船云集,店铺栉比,并因与泉州语言相通、民俗相同,两地有着很深的渊源而获"小泉州"之美誉。至道光末年的六十多年间,被称为老鹿港的"黄金岁月"。

以前的鹿港有"三不见",因生意兴隆,街道搭棚,避雨遮风而看不见天;绑脚缠足,待自闺房,不宜露面而看不见女人;铺满红砖,不见泥土,以便行走而看不见地。

曾经那般繁华紧凑的鹿港因河砂淤积而逐渐废弃,如今只能从这里保存下来的"不见天街"的鹿港老街,供奉着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莆田湄洲天后宫恭迎到台的妈祖神像的鹿港天后宫,供奉着观世音菩萨,至今还保留着当时木雕和砖雕而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鹿港龙山寺,因已有200年历史,只能容一人通行被戏称为"摸乳巷"的防火巷,以及为通风美观,显示人丁兴旺、家庭富裕的瓮墙等众多传统建筑中去感受当年的盛况了。



当然,这里除了古迹多,还有两多,那就是小吃多和 人文匠师多,让来此的人既能品尝到当地传统美食,也能到深具特色的鹿港桂花巷艺术村去享受精神食粮,感受艺术家的传统工艺。



5.九份古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部电影《悲情都市》,让这座位于台湾省新北市的古镇的独特旧式建筑和风情声名在外,而真正让其享誉中日的,还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它就是九份古镇,一座因刚开始陆地未通时,每次海路进出只带回九份物资给居住此地的九户人家而得名,有着"春樱花,夏清风,秋芒花,冬云雾"四季写照的古镇。

九份逐渐由小村落发展成为在台湾名扬天下的有名古镇主要是因为在19世纪末期,这里发现了金矿和金脉。随着采金人的不断涌入,原来的只有九户人家的小村落涌进了成千上万户的淘金人家,由此小村落随着金矿的开采变得越来越繁华了。直至日本殖民时期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黄金产量达到顶峰,在台湾乃至亚洲排名第一,获得"亚洲金都"的称号。


古镇是顺着地势沿山建造而成,主要是以九份老街为主体。老街乃由基山街、轻便路、竖崎路这三条老街组合而成。各种老字号商铺,具有台湾特色的各类工艺品小店,带有台湾少数民族特色和日本风格的民宿以及现代时尚的咖啡屋等分列在老街石阶步道的两旁。一家百年历史的戏院坐落在老街中部的基山街,里面格局设计依旧保留原有模样,经常演出放映百年戏曲和百年电影,给这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怀旧韵味。

在九份,你可以看到百年的老建筑、古老的小街小巷、经历了百年的古老的石板路、众多的古迹碑文,还有曾经给九份带来财富的金矿坑遗迹,让人感受这里曾经的辉煌和无奈。


古迹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给后人们留下来的不可多得和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每一处古迹都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和痕迹。通过逛古镇透过古迹可以看到中国台湾历史的发展脉络,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找到最深刻的、最有价值的印证。如果缺少了这些印证,后人们就会模糊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模糊了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就会模糊自我根源的认同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而我们国人是不是该在闲暇之余,多去这里看看,一起寻根溯源,让这个很久未归的游子不要离母亲太远。

【1】 喜欢古镇旅游的朋友可以关注曹操古建头条号,和我们一起行走中国,学习古建筑知识,领略东方文化之美。

【2】喜欢古建筑设计的朋友,可以移步 。如果你有寺庙道观,宗祠,四合院,仿古街改造新建等古建筑设计需求,可以联系曹操古建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