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岁就赚得百万,今让公司年入3079亿,看成中国最会赚钱的人

1985年10月,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说:“一些地区和一些人可以先致富,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年,邓小平还两次提出“让一部分人先致富”的论点。 正是因为这一积极的论点支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许多具有非凡能力的人财富急剧增加。 恒力集团创始人陈建华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之一。陈建华说: “我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有百万的资产,所以可以说我对财富早就看淡了。”


陈建华在万元户刚刚崛起的时代,已经获得了数百万的资产。可以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创业天赋,而这也随着他的年龄不断放大。 如果陈建华20岁的时候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那么陈建华经过24年一直努力工作打拼出来的事业是大多数中国人无法企及的。

恒利集团由陈建华创立,2017年实现总收入3079亿元。 凭借这一骄人的成绩,恒力集团现排名世界500强第23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51位, 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第9位, 中国500强制造业企业第16位。 此外,陈建华还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十多个实体和几个生产基地。 从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可以看出,陈建华的家庭财富已达87亿美元(约600亿元)。 然而,陈建华说,“财富对我来说就像一朵云,这些财富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实上,陈建华从20岁起就一直处于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他现在所拥有的不是继承来的,而是自己赚的。


陈建华1971年3月生于江苏乌江,这里素有“丝绸之府”之称。 陈建华几乎是闻着丝绸的味道,听着织机的声音长大的。 虽然乌江丝绸自古以来就很有名,但它的整个产业链在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发展起来。 正是改革开放使乌江丝绸在新时代崛起。 1986年,改革开放浪潮催生了乌江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商品批发市场“东方丝绸市场”。 东方丝绸市场诞生前一年,14岁的陈建华辍学回家。 然后他加入了这个古老的丝绸工业。

至于陈建华在丝绸市场赚钱的经验,他曾经说过:“首先,我从工厂买了废丝、脏丝和其他角料,省了一些钱,然后我开始在南方的白丝厂做生意,走南闯北收丝绸。” 经过五六年的丝绸贸易,20岁的陈建华积累了一生中的第一桶黄金,拥有百万元的资产。 陈建华不是个小富即安的人。 虽然他当时很年轻,但他仍然想干实业作,而他最熟悉的行业是丝织。


确定了方向后,陈建华开始将自己的想法落地。 1994年5月,仅23岁的陈建华克服重重困难,投资369万元收购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乌江化纤织造厂。 通过这次收购,他成为改革开放后乌江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也是恒力集团发展的起点。

陈建华接手乌江化纤织造厂,迅速调整落后的经营模式。 毕竟,要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他的改造下,老厂迎来了新的生活。 到1996年,陈建华接手时,已经开发了100多台织机,共计达到600多台。 当时,它们都是生产效率较高的新机器。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陈建华看到了危机中的机会。当时市场疲软,许多制造商破产,许多制造商低价出售生产设备以寻求自保。 陈建华根据订单接受了这些性能优异的设备。 通过此次收购,陈建华的丝织业务将更上一个台阶。 金融危机后,陈建华已成为行业领先者。

在2002年,陈建华开始了他到乌江化纤工业上游的旅程。 他成立江苏恒利化纤有限公司。两年后,化纤公司发展成为80万吨/年的直熔纺丝产能,使恒利集团的产能跃居国内化纤行业前列,成为中国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之一。 众所周知,丝绸纺织业是一个大国消费者。因此,陈建华还于2006年收购了苏州苏盛热电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了陈建华所在行业的用电问题。 年产20万吨超级亮丝的恒力化纤项目于2007年1月正式投产,填补了国内高档亮丝生产领域的空白,打开了被国外垄断的中高档亮丝市场。

事实上,陈建华在发展化纤工业时一直受到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困扰,为此他遭受了许多损失。 为了解决上游原材料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问题,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为此,陈建华再次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进入上游石化行业。

在2010年,陈建华在北方最大的岛屿长兴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 在2015年,陈建华对上游石化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进步。 他投资百亿,启动了恒力2000万吨/年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 根据项目进度安排,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18年10月底投产。 本项目的正式投产也标志着陈建华的恒力将形成“原油-芳烃-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 -纺织”的完整产业链。


“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这一代就没有成就。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总是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陈建华说。 如今,恒力集团已成为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为主营业务,贸易,金融,火电等多元化发展的国际化企业。 并拥有全球最大单体产能的PTA工厂,全球最大功能纤维生产基地和制造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