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漫谈:主机游戏被强加限制功能,改善国内游戏环境不该走这条路

对于国内游戏环境的坎坷历史,想必老玩家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了。曾经在全球电子游戏行业飞速发展之时,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将其视为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恶魔”,从而推出一系列完全封闭化的游戏禁令。

或许10后玩家根本无法理解,如今国内引入的三巨头游戏机(索尼、微软、任天堂),曾经想要在中国游戏市场有所地位,简直难于上青天。随着后来电子游戏在全球地位逐渐上升到无法匹敌的高度,人们对游戏的概念也不再绝对妖魔化,国内这才逐渐解除了游戏禁令,游戏环境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时至今日,一系列针对青少年与电子游戏而出台的政策、制度仍在持续,并且越来越严格。作为一名国内玩家我们无法说它出现了问题,毕竟对未成年玩家实施的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限制条件等,是为了让未成年人能够不受网瘾毒害,茁壮健康发展。只不过或许由几乎不怎么玩游戏的人,去制定游戏相关政策,事情反而可能出现反弹、甚至不可预料的局面。

在如今网络游戏表面上“迎合”制度制定防沉迷系统、家长监控等功能,未成年玩家表面上“配合”制度与家长,减少游戏时间的时代。上海新闻出版局又对近期游戏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这份要求中就写明了“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提示以及游戏管理通知”。

根据这份游戏管理通知,玩家与游戏企业要意识到的是网络游戏防沉迷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实名注册系统要真正落实到网游中。而这份通知最大的重点则是:单机游戏、主机游戏如果官方无法通过服务器掌控游戏时长,就要内部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或家长监控功能。此外,如果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单机、主机等买断制游戏的消费金额则不能超过《通知》上限。

该通知发行后如果在国内展开,国内游戏环境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无法预测,但相信每一名敏感的玩家都能意识到:或许寒冬要来了。通知中对于未成年人进行电子游戏的管控相当到位,基本属于一把抓的手段。从这种管控力度和良性出发点来看,拥有《通知》的制度完全没问题,理想化的结果就是青少年的电子游戏时间会得到有力管控。但前提也显而易见——理想化。

理想往往非常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且不说实名系统究竟会不会有意义(其实玩家都清楚实名系统基本形同虚设,毕竟游戏厂商以赚钱为核心),单论接下来国内游戏环境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国家一直呼吁的利用新兴力量让“文化”走出去,在没有良好游戏环境支持下谈何容易;国内各游戏厂商因为环境艰难,收支下降后会做出更无法容忍的低劣游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结果显而易见。

恐怕国内游戏环境想要真正实现良性发展,即便青少年也能自发拥有自控力,需要的并不是防沉迷强迫手段,而是对精品游戏的大力扶持,和更精准的游戏分级制度。

★关注游漫谈,御三家携手Steam,游戏资讯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