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公司是如何获取土地

传统拿地模式

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划分方法,将传统拿地模式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通俗讲就是一手地和二手地,一手地获取方式:公开招拍挂,一二级联动,城市更新,勾地;二手地获取方式:资产转让,股权类合作,融资代建,代建(纯代建,不出资金,只收取代建费)。

公开招拍挂也叫直接招拍挂,政府通过公开程序将成熟地块推向市场,企业前期没有事先就地块与政府进行接触,公示后才获取地块信息;这种拿地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优缺点非常明显;主要拼的是产品溢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招拍挂模式市场化程度较高,操作透明,手续简单,运作效率较高,竞争激烈,土地获取成本高。

一二级联动这个模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开发商利益最大化,但是周期长,需要资金量大,最大风险在于二级摘地不成功;各城市土地市场发展不平均,政策尺度也不一致,一些城市允许开发企业介入一级开发,而有些地方不允许,这种模式我所清楚的是河北的一些城市政策上支持一二级联动。

前面讲到最大风险是二级市场摘地不成功,这里主要列举了保牌措施,常见的方式有:带方案挂牌,点状供地,批量供地,留难题,虚增一级开发成本等等。

获取一二级联动项目四个必备条件,第一良好的政商关系,第二丰富的勾地及经验及能力,第三雄厚的资金实力,第四强大的专业支撑。

城市更新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棚改,旧改,退城改造,模式大同小异,今天我们以三旧改造为切入点,三旧改造模式分为自行改造和公开出让两种,自行改造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纳入政府统一的项目储备库当中,获得批复就可以按照程序进行开发;公开出让必须进入政府的储备项目中去,待土地整理完后,公开出让。

三旧改造地块一般位于市区,开发价值高,升值空间较大,成本低,可以作为长期的土地储备;但是三旧改造受政策影响大,交地难,需要资金多;一句话概括就是耗时长,投入大,回拢慢,收益高。

勾地又叫意向性拿地,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我们后面所讲到的所有的创新性拿地全是这个这个概念;特点一捆绑开发商,满足政府的一些民生业绩要求,特点二就是兜底,第三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勾地讲究门槛,第一条要设定条件(非常讲究技巧,多数政府不会设置明显不公平的条件),第二条就是前置资格审查。总之,“勾地”是开发商低于市场价格锁定并获取土地的绝佳方案,难度大、命中率高、低溢价或零溢价、相对可控、利润高。

资产转让简化叫法就是买地,属于单纯的资产转让行为,不继承原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对原公司的债务、税务、开发风险进行了有效阻断和切割;但是一般需要满足投资额达到25%的需求,而且周期长,税负高,主要适用于名下项目多,债务关系复杂的项目。

股权类合作第一种方式股权转让,就是买公司,方式灵活多样,过户手续简便,税负低,但是债务关系,税务风险,开发风险要一并承担,考验公司风控能力;溢价无法进入成本,清算税负较高。适用于权属关系单一,债务债权关系简单的公司。

股权类合作第二种模式资产剥离,也可以叫公司分立或作价入股,可有效隔离原有公司的债务,税务等开发风险;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土增税的二次清算,但是适用范围窄,剥离流程较长。

代建,这里说的是纯代建不出资的模式,所有的成本投入,融资负债,及销售收入都由项目方承担或享有,这模式不出资,收取固定比例收益,风险低但是也有风险,质量做不好就不利于品牌价值,第二个就是代建费支付存在风险。纯代建机会较少,对项目素质要求较高,首先地块干净,其次项目公司资金足够,第三土地持有方没能力开发。

融资代建,获取项目基本前提就需要自己出部分资金或具备较强融资能力,这种模式优缺点与纯代建项目一样,不再多说。

创新拿地模式

所谓的创新就是大型勾地,前面讲传统拿地模式拿地难度越来越大;主流房企开启大型勾地的时代,核心思想捆绑资源实现产业、配套、特色IP等资源落地进而低价拿地。这种拿地模式近些年逐渐兴起,不是非常成熟,可以称之为模式的有几种:文旅小镇,大健康,科技产业,农业扶贫,商贸综合;那么这几种模式在房企的具化方式非常丰富,我们总结了一下,目前主流房企有18家布局养老地产,17家布局文旅地产,20家布局特色小镇,18家布局教育产业,6家布局物流地产,总的一个趋势就是多元化布局,从而实现多元发展进而低价拿地。

第一种模式文旅模式,通过整合IP资源,形成成熟的文旅产品体系向政府勾地,核心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可落地性。位置主要选择在一二线城郊及三四线城市;具体模式两种第一资源提升,放大核心资源,成功的案例包括丹寨万达旅游小镇,古北水镇,万科良褚文化村等,第二种模式IP资源嫁接模式,嫁接外部成熟IP,比如蓝光的水果侠,恒大的华宜影视小镇等等。后期运营对选址要求较高,需靠近能极高、消费力强的都市圈,且区域具有一定的资源禀赋,第二点IP资源必须能吸引人群。目前这种模式弊端在于第一过剩危机,过度开发,对后续经营是一个挑战。第二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难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