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套房“闲置”,房价能下跌多少?专家、开发商回答不谋而合

在经历十几年的发展,楼市早已今非昔比,城镇化进程接近60%,我国居民人均面积高达40平方米,也就是说各维度数据已经相当成熟,未来的市场并不会像以往如此膨胀式发展。但事实上有有些隐晦的数据更令人惊叹,大家得明白人口流动是分层的,买的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并不代表会在当地工作,大多数人会选择把房子出租或闲置。表示上来看,这只是个例,如果再加上我国十几亿人口的体量,我国的空置率仍不容忽视,从数据上来看,城镇居民对房产拥有达到了1.1套,但真实现状却是房产资源分布不均,一套房闲置还能理解,如果是十几套,其行为恐怕等同于炒房。


那截止至今,我国到底有多少房子呢?目前官方并没有明确数据,但我们可以从相关数据推测大致范围。从98年房改以来,到2018年总计卖出住房面积约177亿平方米,假如每套房100平方米来算,也就说房子数量为1.7亿套,这还仅是商品房数量,并不包括小产权房、公租房等特殊房源,如果全部加起来估计有7亿套左右。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空置率,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空置率均值为21.4%,这样一核算下来,也就是说约有1.5亿套房正在被“闲置”,其规模由一线到四线,依次递增。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发商还在不断建房子,产能日益见涨,但消费者规模却在下滑。央行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杠杆率高达60.4%,其中有一半的债务危机来源于房贷,买不起并不是个人收入太低,反而这是大趋势。那在这样特殊背景下,房价能下跌多少呢?俗话说房价走向供需决定,市场上有那么多的房子被空置,房价应该不会继续上涨。看到这里,我只能说理论如此,但现实很残酷,因为持房没有成本,买1套房和买10套房承担风险是一样的,有能力的人肯定选择后者。


但事实上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关键数据,那就是人口。国家参事姚景源曾表示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年轻人数量减少了1个亿,劳动力每年减少800万,过去经济快速发展表面上是亮眼的数据,实则是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一旦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行业将首当其冲。其实如果说的更加真实一点,当前除了80后90后需要房子以外,谁还愿意承担高额房贷买房?70后房贷基本还清,00后恐怕都是直接继承上一辈的房子,未来房子没人要关键不在于买不起,而是没人缺房。


针对以上背景,不少开发商和专家都给出自己的观点,甚至不谋而合。经济学家姜超认为房价真正上涨的拐点在于2016年,4年内我国GDP每年增速保持在10%,也就是说房价上涨40合情合理,即使楼市再艰难,也不可能跌回原点,所以下跌40%已经是极限,20-30%倒是有一定可能性。而地产大佬潘石屹则表示我国大部分开发商负债率极高,房价下跌30%市场都不一定能承受,因为开发商会直接破产,即使清算名下财产,都换不起债务。


看到这里,其实大家得明白一个道理,房价下跌是有成本的,因为意味着表面财富直接蒸发,个人财富缩水。至于这部分损失由谁来承担,抛开市场的淘汰,恐怕没人敢说大话。在这一次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超90%城市商品房零交易,部分开发商最大限度也才75折,我们先不说到手优惠多少,至少表面上来看降幅接近警戒线。总的来说,今年房价下跌是趋势,至于能跌多少,还得看政策的允许度,例如海南推行现房销售,其决心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对于购房者来说,预售制、公摊面积的取消其效果或许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