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确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 SOHO中国“卖卖卖”到底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传闻与辟谣,潘石屹的“卖卖卖”最终还是水落石出。

SOHO中国11日晚间最新披露公告承认,该公司目前确与海外金融投资者进行洽谈,探讨战略合作的可能性,相关洽谈可能会就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约。

承认洽谈

根据公告,截至3月11日,SOHO中国尚未就是否进行潜在交易作出决定,也并未与任何一方订立实施潜在交易的正式协议。

SOHO中国3月11日晚间公告

公告还披露了SOHO中国此前短暂停牌股票即将恢复买卖的信息。SOHO中国称,已向联交所申请股份于2020年3月12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3月10日早间,有消息称“黑石集团拟以每股6港元、总价40亿美元的价格将SOHO中国私有化。有关交易细节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敲定” 。此报价较SOHO中国上日收市价2.98元,高逾一倍,并表示SOHO中国的相关债务也将由黑石集团接管。

受此消息刺激,SOHO中国股价于3月10日上午开盘后迅速拉升,至当日上午11时12分,股票开始停牌。临停前,SOHO中国股价报4.1港元,涨幅高达37.58%,市值约213亿港元。

SOHO中国2019年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SOHO中国的债务为人民币326.8亿元(约合47亿美元);现金流方面,账面持有现金12亿元,净负债率为44%。

早已铺垫的抽身

黑石集团并非首次出现在与SOHO中国有关的资产出售传闻中,SOHO中国的“卖卖卖”也并非一蹴而就。

自2014年至今,不完全统计显示,本次交易之前,SOHO中国已经套现的资产高达300亿元。

2014年,以82.8亿元出售上海的SOHO海伦广场、SOHO静安广场以及凌空SOHO部分物业;

2015年,以84.93亿元出售所持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8-1地块50%股权;2016年,以32.2亿元出售上海的SOHO世纪广场;

2017年,以85.8亿元出售上海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剩余物业面。

2018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面对不断被追问的“逃离中国”,潘石屹才明确表示未来不再出售资产,但曾经以持有型物业著称的SOHO中国,这个时候只剩下最核心的八大资产——北京的望京SOHO、光华路SOHO2期、前门大街、丽泽SOHO,以及上海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和SOHO天山广场。

一个月后,SOHO中国原总裁阎岩加盟黑石集团,出任集团亚洲房地产部董事总经理一职。

至2019年10月,有消息称,包括黑石集团在内的买方团计划接盘SOHO中国的三处项目。随后,该传言进一步升级,称SOHO中国考虑以80亿美元出售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至少八座办公大楼,资产总价值约达500亿~600亿元,拟出售项目几乎是SOHO中国的全部物业“家底”。买家团方面,包括黑石集团以及新加坡国有控股的GIC公司,有意收购SOHO中国在北京的光华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在上海的SOHO复兴广场。

而受此消息刺激,SOHO中国曾出现一日盘中大涨27%的纪录,但随后SOHO中国发布公告,否认了这一传闻。

密集注册海外公司

仅仅两年,同样是3月的年报季,在国内尚未取得疫情抗战全面胜利之前,SOHO中国推翻了两年前的表态,不仅承认“接洽”,来自多个维度的信息显示,此次潘石屹和张欣在中国境内业务的抽身将更为彻底。

与SOHO中国资产“卖卖卖不断”相对应的是,潘石屹与张欣已密集注册了众多海外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一个月内注册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东均为注册在境外的公司,注册资本从150万元至2亿元不等。

北京商报记者从SOHO中国2019年半年报里发现,于上述报告期内,潘石屹张欣二人合计持有SOHO中国63.93%股权。

针对与黑石交易是否属实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SOHO中国,得到的答复是“以公告为准”。

去年11月29日,潘石屹曾经再一次对“卖卖卖”公开表态:“房子建在这里,我是带不动的。说我跑了都是谣言。”

广州12345热线回应“商办解禁一日游” :

政策还需发改城建部门商讨具体细则

16家集中推出“无理由退房” 房企挑战需求滞后下的市场

从开单焦虑,到线上开花,房产经纪人复工记

一个地产代理公司的10天自救

从卖房到搭建大宗网购平台 一个头部房企线上复产成绩单

5年期降息5个点,谁在LPR下降前夜北京抢土储

四天280亿!疫情之下房企在京拿地热情不减

线下全停,开发商迎战销售场景革命

北京土地市场鼠年首拍:通州地块竞价40轮 市场未冷透

我们需要怎样的长租公寓?

借疫情收割房东权益 蛋壳陷入漩涡

免租期“剪刀差”仍在、“退租难”持续 蛋壳公寓紧急留客声明难留客

【特别策划·数读房企榜单】

碧万恒座次未变 前三门槛提至6000亿

房企十强门槛提至2425亿 土储暴露野心

近两成房企未达目标 2020年更趋谨

千亿房企十年之变:跨不过的规模生存法则

限购松绑传闻中的燕郊:传闻已成开发商销售手段

再访香河:代办个税购房仍存 工程抵款房成刚需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