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如此闹心,买不到、买不起、不够用,我们该怎么办?

从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至今已经有45天。在这45天里,我们见证了口罩的紧缺、价格暴涨、限价、查处、诈骗、拦截征用等一系列过程。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从正常渠道购买到任何一只货真价实的口罩。“口罩风云”仍在继续……

为什么“口罩荒”迟迟得不到解决?——口罩经济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2019年全国共生产了约40亿只达到新冠防护标准的口罩,最高产能每天2000多万只。我国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共770万人左右,如果他们每人每天用2只口罩的话,那一天的正常需求量就是1540万只,再加上普通群众的日常需求,每天2000万只的产能算得上供需平衡。而现如今,“人人戴口罩”成为全国推行的标准防疫措施,巨大的供求差导致医疗机构都很难买到口罩,更别说普通民众了。

在这种供求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家都明白解决办法只有赶紧扩大产能。然而,紧随其后的一系列政策和群体行为却进一步打击了口罩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加剧了产能不足的情况…我们还记得疫情爆发初期,全国口罩价格飞涨,很多人在网上大骂这些涨价的商家是奸商、发国难财,12315收到的所有举报信息中有45%和口罩乱标价有关。后来多地政府紧急出台了限价政策,不准口罩涨价,雷厉风行地查封和处罚了很多涨价卖口罩的商家。然而这样做就能解决人民群众对口罩的需求和口罩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了吗?显然不能,甚至更糟:口罩涨价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从疫情爆发初期到现如今,口罩生产原料、运输、人工成本都在成倍成倍地暴增,口罩的成本价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政府限价销售,两面夹击下,部分口罩厂只好亏本生产,口罩销售商也无利可图,生产积极性自然受到了巨大打击。

据工信部统计,到2月13日国内口罩产能才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当时巨大的口罩缺口只能依赖从国外高价进口——1月24日至2月11日期间就有7.3亿左右的口罩从国外被运送到中国境内,是国内生产口罩总量的1.8倍…由此看来,越是一味地限价销售口罩,普通人就越难买到口罩,这种政策其实是既不提高供给、也无法满足需求的伪善政策。

好在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搞网上预约或摇号购买限价口罩,保障居民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允许多出来的口罩自由定价,口罩的生产、流通环节也由政府直接与厂家协商价格批量采购、统一调度。随着各地复工、扩产,还有不少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到 2月29日,全国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合计日产量已达到1.16亿只,口罩产能不足的问题已经在慢慢好起来了。只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口罩大多由政府优先分配给医疗机构使用,所以下游的口罩销售商还是很难拿到货,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购买进口口罩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仅剩的几只口罩可以重复利用吗?——这几种戴法还不如不戴

一边是“一罩难求”的窘境,一边是不戴口罩就不允许出门的硬性规定,把大家都逼成了发明创造小能手:有用柚子皮自制口罩的,有把胸罩的罩杯拆下来戴在脸上的,还有把防溢乳垫、卫生纸垫在一次性口罩里重复使用的……那从健康的角度,这些方法到底靠谱吗?

医生们建议大家戴口罩,是因为合格的口罩可以阻挡病毒和细菌,口罩中起到过滤作用的主要是中间一层。这一过滤层采用熔喷工艺制成,纤维非常细,这样就可以阻挡住细菌和细小颗粒。此外,这一过滤层还会经过静电驻极处理,让纤维具有吸附极小直径颗粒物的效果,从而将空气中的病毒阻挡在外。用柚子皮、胸罩等物品制成的“口罩”自然是没有这种过滤病毒的能力…在口罩里垫东西,则会损害口罩的气密性,病原体可以从漏气的地方被我们吸入体内…那用过的口罩杀菌消毒后再利用,是不是可行呢?

其实我们买到口罩的时候,包装上就已经写着“一次性”三个字,说明这种口罩就是为一次性使用设计的。只要口罩被正确使用,那么就会有一些病原体就停留在口罩上了。另外,口罩的内侧面也会残留一些我们口鼻里出来的飞沫、口水和鼻涕,这些分泌物里也有病毒或细菌。所以使用过的口罩,内外侧面都是脏的。此时如果用锅蒸煮、用热风机吹、用紫外线灯照射,也不一定能杀死口罩上的病毒和细菌,高温和液体反而会让口罩的过滤层彻底失效。如果是像有些媒体推荐的那样悬挂处理,也许上面的病毒死得差不多了,但细菌的生存能力更强,而且粘在上面的分泌物也会成为细菌的一个培养基,所以细菌也会在上面滋生,再戴在口鼻上,呼吸时就可能把这些细菌吸入呼吸道,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任何办法能让口罩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重复利用,大家的很多“土办法”也只能缓解一下口鼻贴在脏口罩上的心理不适而已。所以,究竟是“裸奔”更健康还是重复使用脏口罩更健康,还未可知……

目前的“口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是不是已经变味了?

目前很多地方都规定外出必须戴口罩,或是进入某些场所必须戴口罩,无论你是戴各种形同虚设的自制口罩也好,还是戴重复利用了几十次的陈年老口罩也好,反正不戴口罩就是不行。其实辣妈觉得,这种规定有点太过神话口罩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口罩的使用有明确的指南,辣妈总结了一份“太长不看版”供大家参考:

❶口罩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只有医用防护口罩是有明确证据表明有效的。

假如没有医用防护口罩,请不要恐慌。正常情况下,附近1米范围内没有咳嗽或者打喷嚏的疑似患者,个人是安全的。

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

个人正常地咳嗽或打喷嚏,应用手肘或者纸巾来捂住口鼻,而非用手捂或戴着口罩打。

口罩佩戴时间过长或变湿润了,应及时更换。再戴下去,不但不能防住各种细菌病毒,还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一次性口罩不要重复使用。

在医疗场所等高危场所,戴普通的布或者棉的口罩只会增加健康人的感染风险,只有医用防护口罩有防护效果。

信息来源:《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爆发的背景下,对于社区、家庭护理和医疗环境中使用口罩的临时指南》

指南下载链接: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s/advice-on-the-use-of-masks-2019-ncov.pdf?sfvrsn=40619336_1&download=true

其实到今天国内也没有明确立法说不戴口罩禁止出入公共场所,“戴口罩”仅仅是一条健康建议。在全世界口罩短缺的背景下,是否每个健康人都需要每天佩戴口罩,是否需要全民抢购口罩,还有待商榷。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恐怕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健康人群每合理减少一个口罩的使用,就能为最需要它的人节省出一个口罩。所以,理性看待口罩、正确使用口罩,就是在为防控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辣妈想做一个小调查,你手中的口罩还够用吗?如果不够用的话,你会重复利用一次性口罩吗?

你的口罩重复用几次才舍得扔? (单选)
0人
0%
用一次就扔,不重复使用
0人
0%
用2次
0人
0%
用3-5次
0人
0%
用2-10次
0人
0%
用10次以上
0人
0%
一个口罩全家轮流用
<button>投票/<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