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陈海波:线上问诊的时候,患者要做好哪些准备


“希望在疫情期间,大家能够遵守政府的规定,能够避免接触,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或环境,避免被传染,这是最主要的。”“帕友们也不用过度担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接受帕友网专访时,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特意向帕友们表达了关心和祝福。



实际上,即便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陈海波教授和患者的联系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有的患者通过医院的网站或者其他网上问诊平台联系他,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到医院来。“我们医院的专科门诊并没有停。”陈海波教授说。


焦虑可能会加重一些症状



帕友网:新冠肺炎的疫情让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感到焦虑,对这部分帕金森患者来说,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海波教授:我们普通人群都会感觉到不安,更别说患者了。这次疫情对整个人群的影响都大,包括帕金森病患者。任何人在心理上都会受到影响,也造成部分人群心理的紧张焦虑,这是事实。普通人也都一样,都有焦虑。

但是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天天看疫情新闻的话,可能会更加担心,因为容易造成死亡的新冠肺炎确诊的患者中,中老年病人居多,而且他们多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这样的患者似乎死亡率会高一些。而帕金森病本身也属于慢性病之一,患者有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


不过,帕金森病人要尽量让自己焦虑的情绪缓解,放松心情,这是很必要的。因为我们发现,有些帕金森病人因为焦虑而症状加重,比如抖动会更明显一些。这些情况可能跟心理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应该采取一些舒缓情绪降低焦虑的措施。


基础管理更加重要



帕友网:帕金森作为一种运动性障碍疾病,不少患者原本行动就受到影响,在目前强调多待在家里的情况下,“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里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陈海波教授:这个时候,基础管理更加重要。比如,有时候病人来询问的时候会说自己什么症状加重了,医生再一问,病人就会说忘了吃药,经常会漏服。如果出现漏服,患者的病情肯定是会加重的。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否则药物的效果就不能稳定发挥。病人的依从性好,自我管理才能好,才能够保持比较良好的疗效。


呆在家里面,每天要做些运动,如果老是不动的话,抵抗力也会下降,所以在家里面尽管范围小,帕友们也可以做一些原地踏步的运动,做做广播操,走一走等,都是有好处的。在保证安全防护好的情况下,每天有 20分钟左右的活动,是必要的。



帕友网:疾病的自我管理确实很重要,那这种时候家人的照护,您有什么建议?



陈海波教授:就家人来说,我想要和患者一起担负疾病管理的任务。家人给患者多一些照料,多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是有必要的,这样的话,能够使得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症状也能够减轻,这一点特别重要。


睡眠问题要咨询医生



帕友网:睡眠不好原本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那么一些帕金森病患者会不会在这个期间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担心或焦虑)睡眠更加不好?



陈海波教授:这里需要区分清楚,睡眠症状加重是因为帕金森病的病情没控制好呢,还是因为对新冠疫情的焦虑而睡不好。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咨询医生。在目前情形下,患者可以在网上咨询,现在好多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开始网络问诊,包括我们北京医学会,也做了一个平台,组织了很多专家,患者有什么样的问题,都会有一些相关的专家来回答,像帕友网,也都是平台。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一些症状,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联系专科医生,会得到帮助,因为有专业医生来帮助患者判断睡不好的原因。


第二,患者是不是属于夜间症状加重,比如翻身更困难,浑身不舒服等,也可能是睡眠不好的原因,那么晚上睡前就需要增加一些药物来改善。如果说患者没有这些问题,只是心里烦或者有点恐慌和害怕,是一些情绪上的反应的话,如果总是出现担忧等情绪,那就考虑跟焦虑有关了,或者与抑郁有关系。那么这时候可能就需要用一些抗抑郁焦虑的药。但是,这些情况都需要医生来判断,病人不要自作主张,自行判断,并自己用药或调药,那是不负责任,也是危险的行为。


患者尽可能准确说清楚自己的病史和症状



帕友网:您提到线上平台,如何评价互联网医疗的趋势?



陈海波教授:线上门诊肯定是跟面诊互为补充的,不可能用线上门诊完全取代面诊,因为有很多检查,特别是病人确诊的时候,需要很多检查。线上平台不能取代面诊的功能,但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在用药以后,如果出现一些小的问题,需要咨询就可以解决的,那么可以在网上问诊来实现。



帕友网:患者线上问诊的时候,要做好哪些准备,可以让医生更清楚自己的病情?



陈海波教授

:这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老病人相对好点,把以前看病的资料完整地发给医生。另一种是换了医生的病人。因为新医生对患者之前的病情不了解,对之前的治疗思路也不是很清楚。那么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很多准备。 当然这不是说患者不可以换大夫,只是提醒患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检查报告、病历等资料准确齐全,信息要全面,也很具体。


另外,患者和新的医生讲述病情的时候,没有必要讲太多之前的就医过程,也就是说,不用讲这个大夫如何,那个大夫如何;关键的信息包括:症状是什么?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以前的诊断结果是什么?用了什么药,效果如何?等等。否则讲一堆无用的话,浪费了很多时间,有时候还会让医生的思路被打岔。简单说,患者尽可能准确说清楚自己的病史和症状,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