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海南」闲逛海瑞故居、漫步清高之地、偶遇“南海青天

印象中,海瑞和包拯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清官,他们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自然地,来到海口,对于出生在海口的海瑞以及他的故居,就一直想去逛逛!

海瑞故居没有躲在小巷深处,就在闹市区,紧挨着大街。与海瑞故居紧紧相邻的是什么,家乐福卖场。那个做了一辈子官,去菜市场买两斤肉都会引发乡邻们奔走相告的海瑞,假如活到现在,情何以堪!

海瑞故居在红城湖路上。它坐北向南,西向红城湖,背靠朱桔里大街。一个不大的石质牌坊,正中是“南海青天”四个大字。透过牌坊大门,有尊瘦骨伶仃的塑像站立其中。不用说,海青天是也。牌坊两边有围墙,左右分别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十位著名清官。包龙图、于成龙等人端坐其中。我不知道十大清官有没有评选标准,以前好像没有看过这样的归类。牌坊右侧花圃中,立有一块雕刻“清正园”三个红字的观赏石,旁边立着“海瑞故居”石碑。

有雕塑的大院子,其实是个相对封闭的小广场。我看到了不大的庭院,只有前后两进。不多的生活用品和家具,具有明代特有的简练。正厅里是介绍海瑞生平经历的文字图板。大家知道海瑞,是 “海瑞罢官”。一出《海瑞罢官》,讲述的何止是一个古代官吏的故事?一个耿介的古代谏官的故事?它说引发的种种,今天众多历史学家都无法去解读评价。

我对于《海瑞罢官》的了解,缘自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那是明代神奇的一段历史。有海瑞这样的谏官,也有万历这样奇葩的皇帝。但是万历一点不糊涂,他清楚地知道,作为皇帝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却并不拥有掌控历史的手段。所以,他只是罢了海瑞的官,让他回老家归隐,而不是一泄心头之恨杀掉他。海瑞抬棺上朝不是矫情,而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死谏”。明代有这样的风气,可能是朱家王朝来自于平民。假如海瑞的行为放在清朝,就很难说是怎样的结果了。

主建筑之外,有一个亭子叫“乐耕亭”。诗书耕种,古代忠厚传家重要的家训。被罢官归家的海瑞,就算为生存计,耕种必不可少。其实根据历史记载,他在朝为官时,众所周知,明代官吏的工资很养活家小及其佣人伙夫等开支,作为明代官吏里清流,海瑞的生活一直不宽裕。他自己在家中院子里开垦一小片种植蔬菜的小田地,满足每天生活的必需不难理解。这一小块田地,在他的故居我们也看到了。想象着一个瘦瘦的穿着打了补丁的官服蹲在地上采摘蔬菜的样子,总有一点点的滑稽感。

直言犯谏,需要什么?有人说胆量。我说不然。胆量与勇气,该有的时候都会有,为什么海瑞只有一个?我以为他有最重要的底气。自身清廉正直,才有可能去犯龙颜。生杀予夺的大权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仅有无欲则刚还不够。海瑞的清名不是到京城后才有的。他一贯的为人,即便有一点点的沽名,毕竟是他行动的准则。杀死一个谏官在明朝本就不易,而杀死一个著名清官,皇帝也不敢。这是海瑞与嘉靖的心照不宣。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这个建筑能保存下来,不能不说了不起。细细观察,这是一个仿制明代建筑的小小建筑群就更了不起了。原来这故居九十年代复建,并不在海瑞家老宅子的位置。复建这个故居,为的是将海瑞清廉正直的精神传承下去。紧凑简洁的建筑形式,真有点大隐于市的味道。

海瑞无子。死了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到他家,发现用葛布作帷帐,箱笼破破烂烂,连穷苦的读书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状况。王用汲黯然落泪,出资为他办后事。百姓自发来悼念他。发丧时,穿戴白衣白帽来送丧的人站满了两岸,洒酒祭奠绵延一百多里,连绵不绝。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荣誉够高大上了。这样的死后哀荣,估计海大人做梦都想不到。海瑞的戏有不少,哪一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