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人与海》,讲透了3条人生启示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海明威

《老人与海》是美国海明威的作品之一,他曾说过:“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作品”,“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作为我写作、生活中已经学到或者想学的这一切的尾声”。以此说明,《老人与海》是他的最佳得意之作,曾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也赞誉:《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该小说主要以年迈的老人为引线,讲述了老人桑迪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后,不肯认输,第85天出海时捕到一条18尺的大马林鱼,经过48小时杀死大鱼,欢喜的满载而归,谁料回家途中遇到了一次次的鲨鱼袭击,当老人到达家时,只剩下了鱼头和鱼骨。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品质,在危难面前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硬汉子”的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淋漓尽致。也展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今天,我来分享经典文学作品《老人与海》的3条重要人生启示。



01

对于普通人而言,苦苦奋斗,只为尽量保持尊严


《老人与海》的开头,展现了老人的形象,一个普通历经沧桑的普通老渔夫的样子。

老人看上去消瘦而且憔悴,脖子上有些很深很深的皱纹。在他的腮帮上还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的症状。那些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路蔓延下去。他的双手由于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一些很深的伤疤。

老人已经84天没有捕到鱼了,日子困苦无依无靠的他,身边常常相伴的小男孩的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跟他在一块,以沾了他的霉气。

老渔夫年轻时曾经掰手腕,经过一晚他终于赢了对手,成了冠军,这一直是他内心的骄傲,但是现在年长了,长时间没有捕到鱼的他,内心是很不平衡的。

选择85天继续出海,不仅是去工作讨生活,更多的是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老人出海后,保持着平时捕鱼的专业,终于钓到大鱼后,他开心又疲惫,因为雨太大了,在48小时里,他精疲力尽,他想到的仍然是不能放弃,是终于抓住一个机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可以的,而且可以重新拾起自己的辉煌。

经历了一战再战他赢了大马林鱼,但是在返城的路上,被鲨鱼一次次的袭击,最后只剩骨头。但是老人输了吗?没有确定的说辞,重要的是大家看到他拉回来的鱼骨和鱼头的长度时,已经表示很佩服了,在这一刻,他的尊严没有被吹灭。

“你敢相信吗?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惊奇地叫道。“我相信。”孩子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无数个老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一次次的面对生活,一次次的改变,也许没能达成最终的目标,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02

自我暗示,可以治愈80%的焦虑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以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积极的叙述。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积极应对所处的困境。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来,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

老人圣地亚哥在捕鱼的过程中,就常常采取自我暗示的心理。刚开始出海没捕到大鱼之前,他会告诉自己,他会遇到的,给自己打气,于是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情,把鱼饵给放好。

他想,其实我的钓鱼功夫,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我总是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地方的,问题只在于我的运气有点差罢了。但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今天就会转运了。

紧接着,运气真的来了之后,鱼的重量,长度都超乎他的想象,大马林鱼牵着他的船往别的海域走,面对不可确定性,他又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老人想,不管怎样,他总能靠着哈瓦那的灯火回港的。现在离太阳下去还有两个钟头,兴许不到那个时候鱼儿就会浮上来。

在与大马林鱼战斗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暗示自己可以的。那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给到老人激励的作用,本来已经疲惫的身躯,有了抗争苦难的勇气和力量。

正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当以弱敌强或形势迷离多变时,“相信自己能赢”往往是创造成功乃至奇迹的关键因素。

最终老人凭着这样的积极暗示,与大马林鱼之战,以胜利告终。



03

拥有应变能力,是最高级的稳定

应变能力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所做出的决策。

生活中有良好应变能力,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的应对突发情况,转危为安。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应变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最为明显的是和大马林鱼战斗和鲨鱼抗击的时候。经过一天一夜,大马林鱼还没有现身,老人心里是着急的,但是保持着积极心态的他,选择了分析当下大鱼的行径,并且准备工具,时常通过水侧鱼的游速。

一次次大鱼慢慢浮现,老人都没有动手,直到时机合适,鱼打转,让他进入他设下的绳套,分析鱼的重要身体命脉,并狠狠的插去。

到那个时候,无论如何,我一定得记住,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一下子扎进它的心脏。

每次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老人的应变能力,若是心理素质差一点的渔夫,可能都不能一招制服大鱼。同样的,面对一只鲨鱼的时候和一群鲨鱼的时候,老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虽然结尾带着悲观的色彩,但是老人对于捕鱼这件事的重视和水准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随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竞争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与日俱增,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择业,下岗,生存等方面的困扰。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很有帮助的。

世界是变化的,没有一直不变的稳定,面对变化,拥有随时应变的能力才是关键。


结语:《老人与海》以鱼的凶猛有力,用以衬托老人的坚毅顽强。作品竭力渲染鲨鱼凶残贪婪,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这些强暴者的搏斗中,作者强调老人深沉的行动中锻造有价值的灵魂,他用行动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冷静、果断、顽强和不畏任何强大力量的主体意识。

虽然“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还是要苦苦奋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愿我们在生活里不轻易不向命运低头,保持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