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孙大爷”带队, 辽宁青年志愿团队变身抗疫“全能战队”

“社区居民朋友们注意了,新冠肺炎疫情满哪都挂着宣传标语……现在跟喃们叨咕叨咕……大家一定要老实儿搁家呆着……”这段带着浓重大连方言的“大爷”版防疫宣传大喇叭视频,在网络迅速发酵,网友纷纷点赞:“大爷辛苦了!社区大爷就是给力,宣传很到位!”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大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小伙。

他叫孙志昊,是青益联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因为录制防疫宣传大喇叭时戴着口罩又穿着大衣,让人误以为是“社区大爷”。面对自己“火”了的状况,成为了“孙大爷”的孙志昊笑着说:“打通防疫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让大连话创意抗疫指南在市民的欢笑中被铭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战“疫”即将打响,我们时刻准备着

疫情初期,青益联志愿者团队作为青年社会组织,向广大社会工作者发起了科学有序参与防疫工作的倡议,并召开党支部和团支部大会,号召团队全体党员、团员要带头做好防护,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在团沙河口区委发出“青年突击队”组建通知后,孙志昊迅速响应,组织志愿者们火速集结,第一时间成立了青益联“青年突击队”。

“同志们,我们奔赴社区一线的战疫即将打响,大家准备好了吗?”突击队微信群组建完毕后,孙志昊发出了第一条消息。

“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队员们没有任何犹豫,齐心列队回复。



精锐出战,做突击队员我们是“专业”的

“我们全力保障队员们的健康安全,为每一位突击队员都配备了志愿者专用意外险和多重肺炎险,同时我们也对所有的突击队员实行制度化、精细化管理” 孙志昊说。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孙志昊带领着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志愿者们风雪无阻坚守覆盖全市、以沙区为主的10余个街道,近50个社区卡点,突击队员们全员实名注册,佩戴志愿者证,并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实行签到上岗,与工作人员一同宣传防疫知识,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统计信息。

针对社区防疫工作实际,突击队吸纳了大连水车联盟、蓝天救援等专业公益组织,自带物资装备帮助社区封闭路口、搭建临时避风棚、消杀防疫……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冲锋到哪里,为各社区提供专业及时的战“疫”支援。

突击队员们在社区参与防疫工作时了解到,共6个社区在对非封闭小区的封闭上存在物资不足及封闭规划困难。队员们随即走遍大小路口,对各小区封闭线路及卡口进行整体规划。2月15日开始,队员们自带了钢丝网1600米,铁丝100公斤,完成了各小区的全封闭任务,为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为了改善一线人员卡点执勤条件,突击队员积极向社会募集价值10余万元的物资、材料,并于2月19日、20日、22日三天不分昼夜的抢工搭建了101处执勤防寒棚,为社区“守护者”提供了暖心守护,获得了街道、社区、志愿者的高度赞扬。


针对如意社区内多个弃管楼院复工期流动人口较多、人力消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孙志昊结合突击队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动洒水车开展消杀工作,载着按照比例配好的10吨消毒用水沿街喷洒,累计消杀总面积近200万平。洒水车秒变“消毒车”,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切实为复工生产提供了安全助力。


语言不通?翻译志愿者来助力

随着青益联“青年突击队”的壮大,促进了“共青团+社会组织”的一体化青年力量的聚合,团沙河口区委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顺势成立了“青年之家——连青空间青年融合中心”,孙志昊任中心主任,全面整合战“疫”资源,力争精准对接防疫工作实际需求,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更及时、更有效的作用。

根据境外疫情蔓延的最新形势,翻译志愿者需求逐渐增大,孙志昊立即行动起来,3月2日,青年融合中心发布《疫情防控外语翻译志愿者(韩、日、英)招募令》,面向全大连市招募韩语、日语、英语翻译志愿者。短短4个小时,就有225人完成了报名,其中团员青年占了三分之二,这些志愿者将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工作,为疫情防控解决沟通障碍。


据悉,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青益联志愿服务队累计募捐物资14万余元。在战“疫”路上,这支小小的志愿服务队不务空名、因地制宜,做基层防疫工作的宣传员、协调员、战斗员……在抗疫攻坚难点任务下逐渐丰富完善,成长为了一支战疫“全能战队”。


战“疫”以来,不仅“孙大爷”成为了网红,这支“全能”的青年突击队也收获了一众“粉丝”,大连48中学的学生们将青益联青年突击队的事迹创作成了漫画,简单可爱的画面,却是他们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最不平凡的写照。




得知自己的形象被画成漫画,队员们深受鼓舞和感动。

孙志昊说:“疫情当前,青年先行,我们责无旁贷。小时候带着红领巾向雷锋学习、向榜样学习,没想到现在我们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就像火炬一样,一代一代人,从你的手中,到我的手里,不断传递,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