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生物质发电困境是谁的锅?

第一节:生物质发电的运营模式是当前困境的内在根本原因

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生物质发电行业也曾经火爆过一段时间。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的不断扩大,补贴时延越来越长,电厂经营遭遇现金流的困境,武汉凯迪更是旗下几十家电厂停产,濒临崩溃。资本市场对生物质发电踌躇不前,行业投资热情不断下降。为什么风电太阳能可以超过数倍完成建设规划,而生物质却难以完成?为什么同为成本较高的新能源形式,风电太阳能却可以在补贴支付延迟的寒冬中继续发展,而生物质发电却瑟瑟发抖?其内在根本原因是生物质发电的运营模式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最大的不同是生物质发电需要用现金流去连续购买生物质燃料,而风电太阳能没有这一项连续现金流的支出。

下面看看三种新能源的典型成本结构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投资折旧和摊销占了所有成本的一半多,而初期的财务成本约占40%,其余成本费用占比都很小。折旧产生财务成本但不直接产生现金流压力,这决定了风电项目最大的现金流压力就是归还银行贷款。在常规火电电价较高的情况下,常规电价售电收入即可满足银行还贷现金流压力。所以,风电项目对补贴的及时性敏感度不高。

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结构和风电非常接近,两者运营模式具有相同的特点。

最后看下生物质发电的成本结构图,燃料成约占2/3, 初期的财务成本只占10%,折旧约占1/8,人工成本的总额也明显高于风电太阳能。在一个典型生物质发电项目中,单位度电的燃料成本非常接近常规火电电价(0.32-0.42元/kwh)。也就是说,一旦补贴不及时,生物质发电厂购买生物质燃料后就无法归还银行贷款,给员工发工资或者检修电厂;或者处理完后者后就没有现金流购买维系生产的生物质燃料。

为了维持电厂运行,投资者除了不能从电厂回收现金流外,还需要向电厂注入大量现金流以维持电厂连续生产运行,否则就将面临关停。

生物质电厂这种运营模式,也从另一个面验证了其对补贴及时性的要求更高于补贴多少的要求。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融资困难或融资成本较高的生物质电厂投资公司开始讨论降低电价补贴,换取补贴的及时性,就像沙漠中的人,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渴死在找水的路上。但这也必将产生一些分歧,因为对一些资金雄厚或融资容易且融资成本低的生物质发电投资者,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们想的是放长线钓大鱼。未来如何发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