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豆瓣评分9.3,60万人打满分,却让我一辈子都不愿当老师

我爸妈一直认为老师是天底下最好的工作,再次一点,就去当公务员。

而我从来不曾如他们所愿。

看完这部电影,我更是坚定:这辈子我也不会去当老师。

当老师有什么好?一个像电影里的校长这样的老师,会毁掉多少个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差班生,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如果马修老师是一道救赎的微光,那么校长就是将孩子拖进深渊的恶鬼。

魔鬼信奉的教育

这所学校不是普通学校,就像它的名字——“池塘之底”,它是专门收容已经被其他学校退学、并且被父母放弃的学生。

“放牛班”是台湾俚语,即差班的意思。

这里的孩子是被放弃的,所以这所学校的校长就可以任意妄为。

这所学校只有一种教育方式,即“犯错——处罚”

只要学生犯错,老师就马上将他抓起来,拧住他耳朵,将他拖去禁闭室,或者拉去劳教

比起说是学校,这里更像是劳教所。

这里不存在什么给学生讲道理的老师。总之,犯错,处罚就对了,如果抓不到真凶,那就连坐,全校学生一起关禁闭。

电影有这样一个情节:

马修老师刚到学校上任,学校的神父就被学生弄伤了眼睛。

拉齐校长勃然大怒,但他找不到真凶。

于是,他把全校学生叫到一起。告诉他们:

如果没有人出来自首,或者没有人出来举报,那么他就每天抓一个同学进去关禁闭,直到找到真凶。

说完,他让新来的马修老师随便喊一个名字,然后其他老师将这个可怜虫拖进禁闭室。

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会成为什么样子?

魔鬼只能教出魔鬼。

学校后期来了一个学生,他叫孟丹。

他被形容为:这是一个天生孤僻、心理变态、喜欢撒谎的孩子,他有高度依赖、破坏、暴力倾向。

拉齐校长从不信任孟丹,认为他是个祸害。

一次,学校20万法郎丢了。而孟丹刚好从禁闭室出来,校长便认定是他所为。

他把孟丹拖进校长室,用绳子将他捆起来,然后问他:“你把钱放哪了?”

孟丹回答不知道。校长就恶狠狠地抽他耳光。

最后钱找到了,马修老师让校长告诉警方,将孟丹放出来。

校长拒绝了,说:“不是这次,也会有下次。”

于是,孟丹被放出来后,他放火烧了学校。

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救赎

马修在这所学校是一个异类,他并不认可校长那套教育方式。

他原先是个音乐家,但是不幸过气了。一大把年纪只能来这所学校当老师——而且不是正式老师,只是一名代教。

他一来到这所学校,就被学校里的风气惊住了。

孩子个个顽劣不堪,打架、勒索、偷窃,在门把上恶作剧差点搞瞎神父的眼睛,拿剪刀将上一任教师手割开10厘米的口子……

老师看起来也不对劲,整个学校笼罩着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来到这所学校糟糕透了。

直到有一天,他听见孩子们在唱歌。

于是,孩子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太坏

在这部电影里完全诠释了这句话。

马修是个真正的老师。

他试图用音乐和孩子们建立一道联系,他开始为这群孩子们编曲,带他们一起唱歌,他会问每个孩子的梦想,在他们犯错的时候偷偷帮他们躲开严苛的惩罚。

一群桀骜不驯的孩子,尤其是差生中的差生莫翰奇,竟然在音乐的感化下,蜕变了,成为了一个个知善恶、有梦想的好孩子,就好像这个名字——《放牛班的春天》。

每一个放牛班的孩子都等来了他们的春天。


结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效仿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我认为,一个老师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处在放牛班。

即便成为不了马修,也绝不能成为拉齐校长。

每当我这样想时,内心却不由衷地升起一种恐惧:如果我会变成拉齐校长……我绝不当老师。


朝歌,一个会讲故事的娱乐博主,让你开心是我每天的使命。谢谢你看完我的文章,希望你能给我点个赞,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