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全国知名的“985工程”高校,曾饱受争议,如今好评不断

虽说“双一流”的提法已经出来了几年,但人们似乎更愿意沿用“985工程”对于名校的定义。时至今日,很多高校在招生宣传时,仍会亮出自己的“985工程”头衔;还有企业在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时,会把“985工程”视作投递简历的门槛,足见“985工程”高校在整个高校圈的分量及社会中的认可度。

众所周知,全国“985工程”高校共有39所,分两期入围建设。其中,第一期的34所相对实力较强,他们也是教育部认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主划线高校。第二期共有5所,分别是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很多人认为第二期入围的这5所是“照顾型”,其实它们在各自行业领域都有顶尖实力,培养的人才满足了社会需求的不同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985工程”高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实力已然出现了此消彼长,所以在高考、考研择校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尤其是在经历了2000年左右那一波合并潮后,大受其益的985大学,过去20年间发展突飞猛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武汉大学。

现今的武汉大学,是2000年8月2日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四校合并而成。老武大的水平不必多说,武水、武测如果不被合并,至少是211级别高校,湖北医科大学也有不俗实力。所以,“四合一”的新武大,成绩亮眼并不让人意外,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其一,近年来多次入围国内外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TOP 10,甚至有时排名力压“华东五校”高校,让很多人不认可。其二,实力最强劲的学科专业(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是靠合并而来,且都偏冷门,考生兴趣度不高。其三,靠樱花、校花提升热度,名气大于实力。

在笔者看来,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外界对武汉大学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它依然无数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而且,最近武汉大学的三两件小事,让人看到这是一所有情怀、很暖心的高校,也收到了各方好评。

1、援鄂医疗队员及家人三年免费赏樱

作为全国知名的“景区高校”,武汉大学校园内的千余株樱花,每年3月中下旬竞相绽放,会吸引百万游客前来观赏。当了解到有援鄂医疗队员有想去武大看樱花的愿望后,武汉大学第一时间发出邀请,从明年起连续三年为援鄂医疗队员和家人开设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

2、援鄂医疗队员子女考上武大资助10000元

对2020年通过高考录取到武汉大学的援鄂医疗队员子女,给予每人10000元的关爱资助。

3、在读学生每人100元网络流量补助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都在开展线上教学。为保障学生能够在家顺利完成在线学习,武汉大学给在读的每一名本科生、研究生发放了100元网络流量补助。

4、校长给初中生写信

陈彦然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初中生,母亲是安徽援鄂医疗队一员,母亲奔赴一线,让彦然非常不舍。当得知彦然目标是考上武汉大学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给这封小女儿写了封信,鼓励她刻苦学习,几年后能够如愿“常驻”珞珈山。

最后的话:

好大学的标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读,但我想一定离不开学校对社会的担当、对学生的爱!这种担当和爱,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还浸润于日常小事中。

对于武汉大学最近的一系列暖心之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