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字让“凤辣子”成了“教育家”,谁这么牛?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场,贾母就向黛玉介绍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这里也许更多的是褒扬,王熙凤的确是能干、伶俐,会来事,颇得主子阶级的欢心。

这王熙凤的会来事,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场面描写,还有侧写。第三十五回,宝玉被父亲胖揍,卧床起不来,每日里众人都往怡红院里探看。一日,黛玉在花阴下,远远地望着怡红院。只见李纨、迎春等人,都向怡红院去了,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来。黛玉心里盘算,“他怎么不来瞧瞧宝玉呢?……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儿才是呢!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就在黛玉瞎寻思的时候,“贾母搭着凤姐的手”来了!


然而,这样一个在上层阶级玲珑剔透的人,对下人怎样呢?

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借了周瑞家的口评说了:“待下人未免太严些儿”。

凤姐对周姨娘这样的可怜人,没有半点的同情,对尤二姐更是“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说她心狠手辣,绝对不为过。

但凡挡了她的道的人,没有什么好下场。


第十一回,贾瑞对凤姐起了淫心,大大地冒犯了高高在上的王熙凤。这事若是被宁府的尤大奶奶碰上,会怎样?正言厉色,以长辈的身份骂退,便是了。但这王熙凤却要假意招惹,反倒说:“这畜生合该作死!”

到了第十二回,更是毒设相思局,几次三番地引贾瑞进陷阱。虽然,这贾瑞也是自己执迷不悟,但凤姐的确是够阴狠毒辣的,她只想报复这埋汰了自己的“癞蛤蟆”。初次在园子里遇到,假意支走了贾瑞,凤姐心里暗忖道:“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然而,我手里有一个版本里,只多了四个字,将设毒计害人的凤姐,便写成了教贾瑞改错的“导师”!

在贾瑞第一次被骗进穿堂冻了一夜,又被祖父打了,饿着肚子跪在风里念文章之后,又寻来时,“凤姐因他自投罗网,少不的再寻别计,令他知改,故又约他道:‘……’”


“令他知改”四个字,其他版本里我没有看到。虽然仅仅只多了四个字,却一下子给凤姐扣了个“教育家”的帽子!我们可以看到,从事件一开始,凤姐就完全没有“令他知改”的意图,否则,该正色骂他;而不会在初遇,“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时,假意含笑搭话了。

否则,该怒声呵他;而不会见贾瑞一面慢慢走,一面回头来看时,故意地把脚放迟了。

否则,该在贾瑞来请安时,就不见;而不是请进来!

否则,该在贾瑞步步挑逗时,就拿出嫂子的范儿来,避开;而不是装作自己也有意亲近,引他上钩!


“令他知改”这四个字,真真把一个“机关算尽”的凤姐,刻画成了贾代儒啊!

按说,古本传下来,各个出版社的版本,大体上没有差别,也的确不会有大的出入。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却往往就只这么几字的区别,其实意味、感觉大相径庭。

细品,“令他知改”,若是放在贾代儒打贾瑞,“不许他吃饭,叫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功课来方罢,‘令他知改’”,是恰如其分的,是符合人物内心动机的。

可是,这四字偏偏用在了凤姐身上,不仅突兀,也完全与人物的性格,以及事件的前前后后不相符啊!

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啊!


“令他知改”

古典文学的选本,真的非常重要,但是往往得买回来,细细读了,才明白差异。好则心下快意,不好则如美食里进了苍蝇,弃之可惜,食之膈应!


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



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如今销售的已经是第41次印刷的了。


好书是用时间一点点细细打磨出来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权威定本”值得给自己和孩子存一套!

经典好书,白菜价格,轻便易阅,枕边适读,坤包可背,滋养自己,亦能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