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老司机一文带你看懂重疾险

重疾险是一套健康保障方案的核心,受关注程度也是最高的。不仅价格贵,占据整个保障方案的80%以上,同时重疾险产品类型之多、保障责任范围差异之大,让初次接触重疾险的人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看哪个都觉得好,笔记记了一大本,最后到头来还是毫无头绪。

本文就撇去细枝末节,抓主要矛盾,帮你从零开始,快速建立认识重疾险的方法,全面了解一下现阶段市场上的各类重疾险产品。

什么是重疾险?

重疾险,在个人人身保险产品中知名度很高,很多人又喜欢把它叫做大病险,意思很明确:“得了合同中规定的疾病就能一次性赔一笔钱的保险”。很多人都认为重疾险是用来报销医疗费的,重疾险确实有这个功能,但最主要的功能是收入补偿,一个人一但得了重疾一定会失去主动收入,所以重疾险的钱主要用来补偿主动收入。

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公司为了迎合客户需要,在“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分红型)”等产品中附加重疾责任,保险业务员就直接以“重疾险”的名义推销给客户。这类产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而全,重疾责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明就里的客户稀里糊涂地就为其他自己不需要的非重疾责任买了单。

那什么是纯重疾险呢?教你一个小窍门,凡是产品名称中含有“重大疾病保险”或者“重疾保险”字眼的,才是纯重疾险!因为某些历史原因,监管机构对于重大疾病险的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保监会委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了25种高发重疾的定义,并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发布。自此以后,保监会规定凡是叫“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必须包含这25种重疾中的前6种重疾。


重疾险分为两大类

首先,从是否带有身故责任的角度,可以将市场上所有的重疾险简单粗暴地分为两大类: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和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花开二朵,各表一枝,我们先来看看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一、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消费型)

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型重疾险,价格便宜,杠杆很高,保障期内不出险不会返任何费用。

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责任很简单,包含重疾和轻症责任(有的产品需要主动附加轻症)。重疾只赔付1次,轻症根据产品不同可以赔付1-3次(额外20%-30%保额)。部分面向儿童的消费型重疾险,还针对某几种儿童特定高发重疾(如白血病等)赔付双倍的保额。

消费型重疾险的轻症重疾保障责任差异不大,主要从保障期限来看,分为1年期产品和长期产品(20年、30年、保至70岁、80岁及终身)。下面分别来看:

(一)1年期消费型重疾险

典型的互联网线上产品,代表产品就是支付宝/微信上的X医保。保费及其便宜,50万的保额30岁男性1年才500元左右。

【PS:经常会被人问到这类产品怎么样,这里统一回复一下:这类产品只适合于预算及其有限但又想进行保障的人群,但将其作为主要的重疾保障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首先这类线上产品只能标体投保,根据我的实操经验来看,现在遇到一个完全标体的客户那就跟发现一头大熊猫一样罕见!(2)有停售风险。这类1年期产品虽然承诺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轻症理赔情况拒绝续保,且可续保到99岁,但从没有承诺永不停售,一旦停售,被保险人身体再发生变化,就失去了宝贵的投保其他重疾险的机会。(3)保费没有想象中便宜。这类1年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随着年龄增长,保费快速增加,到了60岁以后的费率更是惊人,不信可以拉一个Excel表算一下,从30岁到70岁的保费比长期的消费型重疾险还贵!】

(二)长期消费型重疾险

其中专门针对儿童的消费型重疾险(投保年龄最大17周岁)保障期限从20年到30年不等,其他普通的重疾险保障期限一般是保障至70周岁、80周岁或终身。缴费期从1次性缴费到最长可30年缴费,缴费期内保费恒定不变。

对于长期消费型重疾险,由于其不含身故责任,所以一般在购买时一定要搭配一款定期寿险,补充其身故责任。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重疾,都不是确诊即赔的。而是要实施特定的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者持续一段时间、身体机能仍然无法康复(如脑中风后遗症)等情况下才达到理赔标准。如果在这个期间内人先挂了,必然产生纠纷。而且现在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身故和猝死的案例很多,每个人投保时是无法预知今后得不得重疾,得什么重疾的,所以如果遇到突发急性病猝死或者身故的话,重疾险是无法赔付的。

很多人无法接受“明明医院诊断的就是脑中风或者急性心肌梗塞怎么就不赔呢”。是解剖想办法认定重疾能赔50万还是只要返还几千块的现金价值?人心不一,很容易出事。所以劝你绝对不要用金钱去考验人性,不要给家人留这样的难题。

二、带身故责任重疾险(储蓄型)

我们再来看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这是整个重疾险产品的重点,种类和保障责任非常之多。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因为其保障期限一般都是终身(有极个别产品可以是定期,特殊情况这里就不单独讨论了),所以不论是否罹患重疾,带身故的重疾险一定是能够赔付保额的。就相当于存了一笔钱在保险公司,等得病或去世的时候可以一次性连本带利取出来,所以也称之为储蓄型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保障责任包括轻症、中症和重症,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当然是重疾责任了。搞清了重疾的保障责任,就像在一团乱绳中找到了源头,分辨和理解重疾险的层次和类别就顺理成章了。

根据重疾险的保障责任不同,储蓄型重疾险可以分为重疾只赔1次和重疾赔付多次的产品。

(一)重疾单次赔付型重疾险

这是储蓄型重疾险最早的产品形态了:重疾赔付1次,轻症赔付3次,带有身故责任。代表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安福、国寿福了。

产品责任没什么多说的了,其实就是消费型重疾险附加了一份终身寿险,但重疾险和终身寿的保额只能二者取一,即赔付了重疾后就不再赔付身故保额了。

(二)重疾多次赔付型重疾险

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也是种类最多的重疾险产品。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很多重疾的治愈率也越来越高,比如很多癌症,急性心梗等常见疾病。而且重疾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四五十岁年龄段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果选择单一赔付的重疾险产品,治愈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就再也没有重疾保障了,所以多次赔付型的重疾险就应运而生了。

【数据来源1:恒安标准2017年理赔报告】

多次赔付型重疾险按照所保障的重大疾病是否分组,如何分组,所带来的保障责任是不断提升的。

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档次的产品。

第一档——重疾常规分组

这是多次赔付型重疾险中第一个档次的产品,也是最普通、最主流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

疾病种类不管是80种也好,100种也好,至少分为4组,至少赔付3次。一般来说第1组是恶性肿瘤及相关疾病,第2组是以脑中风后遗症为代表的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第3组是心脏相关的疾病,第4组是一些其他疾病。典型的代表产品就是X康多倍保,X银安盛御享人生、X邦全佑至珍等。

所谓的分组多次赔付,指的是同一分组里的疾病只能理赔一种,赔完后这一组的重疾保障全部失效。以御享人生的分组为例,如果被保险人得了第一组中的恶性肿瘤获得理赔后,下面的重大器官移植术等疾病就不能再赔了。

对于保监会规定的重疾险产品必保的6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这类产品基本将其均匀分开了。发病率最高的而且没有相互关联的三种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遗症而言,此类产品基本都是将其分属不同组别,从而使多次赔付具有实质性意义。(如果遇到分组型产品将这三种疾病分在一组了,那这个产品可以直接pass了)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不幸的小明很走运,买了一份50万的该类多次赔付型重疾险。50岁的时候得了甲状腺癌,保险公司赔了50万;65岁的时候,突发急性心梗,又获赔50万;最后80岁的时候,又因为脑中风后遗症获赔50万。

这就是分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相对于单次赔付型重疾险的优势所在,能够使我们在罹患重疾后仍然对其他一些高发疾病还有保障。虽然同一组的疾病只能赔1次,但不管怎么说,理赔次数是多了,保障责任方面怎么说都是大大提升。

第二档——癌症单独分组

虽然第一个档次的分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相对于单次赔付的重疾险保障责任是有了质的提升,但说到底,我们一生中最高发的疾病其实还是恶性肿瘤(癌症),对于一款重疾险来说,无论保的疾病有多少种,对于癌症的保障责任是最“实用”的。

【数据来源:恒安标准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数据来源:长生人寿2018年半年度理赔报告】

因此,对于第一档次的产品,恶性肿瘤发生后,与恶性肿瘤分在一组的疾病保障自然就失效了,获得2次赔付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还是以御享人生的重疾分组为例,如果一个人不幸得了白血病,因为恶性肿瘤获得赔付1次,但如果药物等常规治疗手段不起作用,半年或者1年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型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话,御享人生就不能继续赔付了,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与恶性肿瘤同分1组。同理,肝癌也是如此,恶性肿瘤确诊赔付1次以后,如果后面找到了合适的肝脏,需要再做肝脏移植手术的话,因为重大器官移植术与恶性肿瘤同分1组,就不能再赔了。

所以,有保险公司就针对恶性肿瘤这类最高发重疾,将第一个档次的分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的保障责任做了提升:将恶性肿瘤拎出来单独作为1组,与恶性肿瘤相关联的疾病获得2次赔付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同样是肝癌或者白血病,第一个档次的产品只能赔1次,但癌症单独分组的产品就能获得两次赔付。

以上就是第二个档次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这类重疾险的代表产品有X星保德信星满意、X泰百万健康、X安健康源悦享等,疾病分组情况就像下图。

第三档——癌症多次赔付

第二个档次的重疾险,虽然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以获得2次赔付,但对于癌症的复发及转移扩散却只能赔付1次。如果一个人因为胃癌理赔后,几年后癌细胞又跑到肠道里,成了肠癌,因为仍然是恶性肿瘤,不会再赔。但这种情况在癌症的治疗中却很常见,也是最为困扰病人的一种情况。

因此,针对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的需求,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恶性肿瘤保证责任,推出了针对癌症的复发、持续、新发以及转移可以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这个档次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险直接包含恶性肿瘤多次赔付责任,代表产品比如X泰百万无忧,X商仁和爱倍护等;还有一类是以附加险形态存在,代表产品比如平安福,X英爱守护、大陆友邦全佑至珍的恶性肿瘤附加险等。

对于这类恶性肿瘤可以多次赔付的产品,有一个指标相当重要——赔付间隔期,指的是恶性肿瘤两次赔付需要间隔的时间。现在的主流优质产品一般间隔期为3年。但仍然有很多产品,如X安的XX福、X邦的全佑系列,间隔期还是5年。

在肿瘤医学领域,有一个“5年生存期”的指标,意思是肿瘤患者行根治性手术之后如果活过五年,就有希望实现长期生存。所以,你也知道了,这个间隔期设置为5年到底是什么意思了?这不诚心就不想赔第2次吗?说好的大公司大品牌呢?世界500强的利润合计就是这么坑来的?

第四档——重疾不分组

第二个档次的产品虽然针对恶性肿瘤单独分组了,与之相关的疾病获得2次赔付的概率大大增加,但其他很多互相关联的疾病因为分在一组,仍然不能获得2次赔付,比如:

尿毒症(终末期肾病)与重大器官移植术、

急性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搭桥术、

脑中风后遗症与瘫痪、

严重脑损伤与深度昏迷/植物人

等等。

因此,第四个档次的产品,干脆就所有重疾都不分组了,所有重疾可以任意赔,赔完为止。代表产品是X英爱守护、X意悦享安康、X城吉康人生等。下图就是X英爱守护的疾病种类,所有80种重疾不分组,任意赔2次。

对于X英爱守护这类不分组产品,重疾多次赔付的概率大大提升,很多关联疾病可以获得高额赔付,不管是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癌+肝脏移植,尿毒症+肾脏移植,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脑中风后遗症+瘫痪等,可以说,保障责任已经是相当优质了。

第五档——重疾不分组,癌症多次赔

第四个档次的重疾险保障责任已经很好了,重疾多次理赔的概率相当大,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恶性肿瘤不能进行多次赔付。比如白血病,虽然可以按照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赔付两次,但白血病这类容易复发的恶性肿瘤,一旦复发是不能再次理赔的。

那有没有什么产品,重疾不分组,任意赔,而且针对恶性肿瘤还能多次赔的完美产品呢?

还真有,但如此完美、全面和不留死角的重疾险产品,截至目前竟然只有1种——X英爱守护附加爱无限。这款产品可以说是目前大陆境内保证责任最好的一款重疾险,堪称是全方位,无死角的重疾保障。当然了,价格你也应该有心理准备。不过,与保障责任逊爆了的大陆友邦重疾相比,价格还是要友善很多,更不提还有那么多诸如国际SOS救援、重疾轻症绿通、专家会诊等物超所值的增值服务了。

以上就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几类主要的重疾险产品,介绍完毕。

产品是清楚了,那该怎么选呢?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明确自己的需求最关键。

问问自己,也问问自己的钱包:

在保额足够的前提下,消费型还是储蓄型?

如果是储蓄型,重疾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

如果是多次赔付型,重疾是否要求分组?

对癌症有无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多次赔付?

是否要求30年缴费?

是否要求是合资公司,还是中资公司也可以?

......

时间紧急,关于重疾险的选择,今晚就简单的聊这么几句,下次再详细聊。

一分钱一分货,随着保障责任不断提升,重疾险产品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最后,就以0岁男/女孩和30岁男/女人,50万保额为例,给各位送上一张各类档次重疾险产品的对比表,让大家对各类重疾险产品的价格有一个了解和直观认识,收好不谢。